兩岸網際網路商機 高新民:建立平臺才能共贏

時間:2010-09-06 10:48   來源:你好臺灣網

  第二屆兩岸網際網路論壇6日將在臺北舉行,中國網際網路協會副理事長高新民接受本報獨家專訪。

  你好臺灣網9月6日消息 《2010兩岸網際網路論壇》6日上午將在臺北國際會議中心登場,論壇主辦單位之一的中國網際網路協會副理事長高新民5日接受臺媒專訪時指出,希望借著《2010兩岸網際網路論壇》,“為兩岸網際網路業者搭建一個制度化的交流平臺、尋求彼此合作機會、提升彼此競爭力”。尤其是兩岸簽署ECFA後,不僅有利兩岸經濟合作發展,更有助兩岸網際網路合作發展。高新民也看好網際網路能成為兩岸貿易、傳統産業及農業合作的服務平臺,以落實ECFA。

  據臺灣媒體報道,近年來,兩岸網際網路産業及企業交流與合作日趨頻繁,但卻沒有一個較具制度化的交流平臺,讓兩岸網際網路産業可以全面、深入的進行交流與合作。因此,中國網際網路協會、台灣網及臺北市電腦公會在2009年舉辦首屆兩岸網際網路論壇,今年第二屆兩岸網際網路論壇更移師臺北舉行。高新民強調,“這意義很重大”,可以讓兩岸網際網路業者進行更廣泛的接觸與交流。

  高新民説,這次大陸網際網路産業有許多産業代表來臺,雙方除了在論壇上進行意見交流之外,還可透過參訪,實地了解臺灣網際網路産業的發展特性及合作機會。高新民認為,這對大陸網際網路産業來説,是非常好的機會。

  對於今年兩岸網際網路論壇主題“互聯互通,合作共贏”,高新民認為,“互聯互通”是手段、“合作共贏”才是目標。希望藉由論壇這個平臺,讓兩岸業界交流與合作常態化、訊息暢通、擴大産業人脈,尤其目前網際網路産業正進入新的發展階段,世界關注焦點從過去的門戶網站、電子商務及搜尋引擎,轉向移動網際網路、物聯網及雲計算(雲端運算),這些産業發展雖然都還剛起步,但這就是機會,不僅要在原來的領域繼續成長,在新的領域更要抓住新的機會。

  高新民表示,“現在這時機,非常非常好”,如果能在這時機點上,把兩岸網際網路合作交流機制及平臺建立起來,他認為對兩岸網際網路産業肯定有發展,“不僅對網際網路産業,對整個經濟合作都有幫助”。

  雖然兩岸網際網路論壇今年是第二屆,不過,高新民表示,在兩岸網際網路産業的交流與合作上已有初步成效,還有很多臺灣業者願意加入及推動兩岸網際網路的進一步交流與發展。

  高新民看好這次在臺北舉行的《2010兩岸網際網路論壇》,將有更具體的議題産生。高新民認為,大陸網際網路企業將可藉此論壇活動,實地考察臺灣網際網路業者的發展,並討論如何協助臺灣網際網路企業前往大陸發展。

  對於兩岸網際網路産業發展的優勢及互補之處,高新民則認為,大陸網際網路的優勢除了擁有眾多網民,“成長性還很高”。他估計,不用3、5年時間,大陸網民數量將從目前的4.2億達到7、8億人口,“這是不得了的事情!”加上大陸網際網路普及率只有30%左右,高新民認為,仍有很大的發展和成長空間。

  同時,由於大陸網際網路産業處於完全市場化競爭環境,大陸也有許多具影響力的網際網路企業。高新民舉例,像是騰訊科技QQ實時服務,成立短短10年,去年的年收入已達124億人民幣;阿里巴巴做網購,現在年輕人買東西很多都是到淘寶網去買,現在臺灣也已有合作夥伴;而百度中文搜尋引擎,在大陸的市佔率更高達70%之譜。

  不僅如此,現在大陸在新的領域起步也不晚,像行動網際網路、雲計算(雲端運算)及3G行動寬頻上網服務。高新民説,雖然大陸在3G行動寬頻上網服務起步較晚一點,但現在發展得也很好,在移動網際網路部分,光一個遊戲瀏覽器使用率就佔大陸手機瀏覽器4成,因此,對於大陸網際網路産業發展,高新民認為,“非常看好、非常樂觀”,是值得交流的地方。

  至於臺灣,人口總數雖然相較大陸少,但高新民認為,臺灣網際網路普及率卻高達70%,與發達地城市水準相近,在硬體製造及數字用方面也頗具優勢,在克服網際網路數字鴻溝部分也做得很好,網際網路新領域上網人口像是多頻合一也起步較早,而大陸才剛開始試點,因此,臺灣仍有很好發展機會、可以透過互相交流尋找合作機會,尤其兩岸同文同種,在相同的文化之下,兩岸可以攜手整合中文資訊服務資源,把優勢的中華文化産品數字化、網路化,並推廣到全世界。

  隨著兩岸簽署ECFA,高新民強調,這不僅有利兩岸經濟合作發展,更有助於兩岸網際網路的共同發展與合作,尤其網際網路不僅是一個産業,會帶動其他産業發展,網際網路更是一個媒體、一個工具、服務平臺,可藉由網際網路引導大眾獲得正確資訊,並提供兩岸貿易、傳統産業、農業合作服務平臺,也有助ECFA的落實。


編輯:趙輝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