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報:臺當局前智囊稱應參與大陸十二五規劃

時間:2010-01-13 08:4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1月12日電 臺灣《旺報》12日刊出臺當局前安全部門諮詢委員、臺師大兼任副教授蔡宏明的文章認為,大陸十二五規劃囊括的5年將是大陸經濟結構調整的關鍵年。在大陸經濟崛起,全球經貿影響力提升及兩岸貿易投資關係正常化、産業合作關係深化趨勢下,臺灣不應該被動地等待規劃出爐,而應積極促進使十二五規劃成為兩岸對話與合作的議題。

  文章摘編如下:

  大陸正討論制定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簡稱“十二五規劃”),主要著力應對金融危機、調整經濟結構和改善民生,等等。

  “十二五規劃”將由2011年適用至2015年,這5年將是大陸經濟結構調整的關鍵年。在大陸經濟崛起,全球經貿影響力提升,以及兩岸貿易投資關係正常化、産業合作關係深化趨勢下,臺灣不應該被動地等待規劃出爐,而應積極促進使“十二五規劃”成為兩岸對話與合作的議題。

  對大陸而言,全球金融危機是全球大調整的“洗牌過程”,短期對經濟發展與改革帶來嚴峻的挑戰,中長期則是推動加快改革、著力改變發展模式、由經濟大體邁向經濟強體的“歷史機遇”。“十二五”也是大陸實現小康社會目標承上啟下的關鍵時期,因此“十二五規劃”的制定和執行,對大陸至關重要。

  規劃對臺商投資影響重大

  大陸官方已開始啟動“十二五規劃”的研究編制工作,發展和改革委提出的發展目標包括:推動需求結構、産業結構、城鄉結構、區域結構的全方位調整,促進和諧社會建設目標,加快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的增長方式和消費模式,消除體制機制障礙,培育形成世界經濟合作和競爭的新優勢等。其中“經濟産業結構調整”和“保民生”仍將成為政策重心。

  政策決定發展方向,並落實為外商投資政策與待遇,可以預見“十二五規劃”對兩岸經貿與臺商大陸投資將帶來重大影響,臺灣必須重視。

  全球金融海嘯後,大陸已認定兩項經濟發展秘籍:金融危機總會帶動科技變革、發展成功的關鍵在智慧和科技。大陸開始考慮以政策支援科技業,著手培養新的經濟增長點,特別是戰略性新興産業。

  因此,溫家寶于去年年底新華社專訪時首度透露,預計2011年起實施的“十二五規劃”,將結合目前官方研議中的“戰略性新興産業規劃”,這些“戰略性新興産業”將包括新能源、節能環保、電動汽車、新材料、新醫藥、生物育種和資訊産業等七大産業,成為人民幣4萬億元經濟刺激方案與十大産業振興規劃。

  另一項值得關注的是,大陸決定到2020年每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到45%,這項指標若納入“十二五規劃”,預期將積極發展可再生能源,包括風能、太陽能、水力發電等。這些規劃方向均與兩岸經貿有極高關聯性,未來對兩岸産業競合的影響以及臺灣産業參與的機會等,臺灣能不重視嗎?

  臺灣參與大陸“十二五規劃”,可能會被政治解讀,形成政治風暴,但兩岸“大三通”與“産業搭橋專案”已改變兩岸産業分工體系,兩岸産業的雙向互動不應解讀為“向大陸傾斜”,而應視為利用大陸優勢,進一步延伸世界經貿網路關係的機會。

編輯:董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