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陸,一場關於金融中心城市的爭奪戰激烈進行:北京擁有金融機構總部林立之資源,上海憑藉對海外金融門戶之地位,深圳打出毗鄰全球性金融中心香港之概念。三城爭強,各自使出看家本領。
正在三城酣戰之際,廈門——— 這座在金融圈中素無顯赫聲名的小城,卻以“兩岸區域性金融服務中心”為招牌,一時聲名大噪,黑馬衝出。
繼去年6月國務院批准廈門建設兩岸區域性金融服務中心之後,今年3月全國兩會通過的國家“十二五”規劃,也提出要推進此項目建設。“兩岸金融門戶”將為我們描繪出一幅怎樣的圖景?
降低金融機構“登陸”條款?
ECFA實施後,臺資銀行“登陸”實行“121”條款,即來大陸設立辦事處1年可升為分行或子行,分行或子行營業2年、最近1年盈利可經營人民幣業務。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經濟所副所長唐永紅建議,廈門可嘗試省掉第一個“1”,臺資銀行過來就能直接設立分行或子行,並把第二個“2”改成“1”,即營業1年並盈利就能經營人民幣業務,把“121”改成“11”條款。
在保險業上,臺灣幸福人壽董事長鄧文聰指出,臺灣保險業“登陸”有“532”條款,其中“3”指的是臺保險機構設立要30年以上,這讓不少臺灣中小型保險業望而卻步。廈門如果能適當放寬門檻,讓更多有意赴大陸發展的臺灣保險業者儘早來到廈門,進而成立辦事處,這將有利於市場的公平競爭。
嘗試金融結算不經第三地?
“論金融市場規模,廈門比不過上海、北京、廣州等大城市,如何吸引臺灣金融機構過來,最重要的是廈門能夠開放到什麼程度。”臺灣政治大學經濟係教授林祖嘉説。在他看來,廈門要成為兩岸金融業的試點地區,必須在準入限制上有所突破。
全國臺企聯常務副會長、廈門臺商曾欽照也表示,所謂先行先試,就是突破現有的法律法規,根據自身特點,放開來做一些事,ECFA簽訂後兩岸金融業逐步開放,廈門可以考慮更進一步,嘗試對臺金融結算不用再通過第三地。
試辦對臺離岸金融業務?
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經濟所所長石正方表示,只有保證廈門對臺金融政策開放優先於ECFA金融服務業早收計劃,廈門金融中心才能邁出實質性的堅實步伐。“廈門如果試辦對臺離岸金融業務,讓銀行享受稅收優惠,相信對加強跟臺灣銀行業合作有很重要作用。”
唐永紅認為,廈門可以建成不受當局管制的離岸金融市場,降低臺資金融機構的準入門檻,配以金融活動自由化的特殊政策,促成貨幣兌換自由、資金流動自由、資金經營自由等。
允許金融機構自由並購?
林祖嘉教授建言,允許金融機構自由並購也是一種好方式。他介紹,目前,大陸規定臺資銀行參股大陸銀行比例要低於20%,佔有股份小,賺得利潤自然較低,造成臺資銀行的投資意願比較低,廈門如果能放寬到49%,對於臺資銀行會具有很大的鼓舞性。
林祖嘉告訴説,臺灣加入WTO以後,外資銀行並購臺灣銀行是沒有任何限制的,兩年前,渣打銀行到臺灣把新竹銀行的五六十個分行都買過去,百分之百控股,外資銀行的加入並沒有影響本土銀行的生存,反而使得本土銀行更加注重提升自身的競爭力。
開放臺企成立農村金融機構?
臺灣的金融服務五花八門,品種多樣,特別是農村金融活躍,農會、漁會等行業組織均下設了金融機構,為農民貸款開方便之門。
鄧文聰董事長建議,廈門可以開放臺資企業與本地企業合資成立“農業合作社”之類的農村金融機構,吸引更多臺資企業參與廈門金融業,讓臺灣的金融服務紮根基層、深入村裏。
關鍵 臺金融機構群聚效應
石正方介紹,根據廈門市規劃,金融中心建設思路是在此前廈臺金融合作“個案”基礎上,通過擴大試點,進一步探索金融領域的重大改革措施。具體而言,就是通過對臺金融政策創新,吸引更多臺資金融項目和臺資金融機構入駐,形成臺灣金融機構的群聚效應,並爭取成為大陸各大金融機構對臺金融交流合作的窗口和基地。
曾欽照介紹,廈門臺商協會曾計劃蓋一棟“臺商信用擔保大樓”,成為臺灣金融機構的登“鷺”點,後來未能如願。如今兩岸區域金融服務中心已納入國家發展計劃,希望廈門能放開步子,吸引更多臺灣金融機構和産品前來。
鄧文聰補充説,兩岸區域性金融服務中心建立之後,臺灣金融業進駐該中心購置或租賃辦公大樓,應享有優惠措施,並希望在審批程式上進一步簡化,以吸引更多優質的臺灣金融業。
相關資料
廈門金融服務中心開建
廈門市兩岸區域性金融中心規劃範圍包括思明區城區和湖裏區五通、高林片區。廈門會展北片區已在建“一行三局”(人行廈門市中心支行,廈門銀監局、廈門證監局、廈門保監局)大樓及四幢48層以上高檔商務樓。湖裏區已在萬達廣場的東部拆遷完成廈門兩岸金融中心(北區)的首期啟動地塊。目前,金融中心相關建設工作已進入實質性運作階段。
相關觀點
臺資銀行 “登陸 ”仍有競爭力
林祖嘉表示,在經營規模上,因為臺灣地方小,就算臺灣最大的銀行臺灣銀行,在臺灣大概也就只有一百多家分行,而大陸的銀行動輒上萬個點,這方面臺灣比較吃虧;但是在經營效率上,臺灣的銀行服務好,效率高,品種多。臺灣的存放款利差是1個百分點,大陸銀行至少在3個百分點以上,這説明臺資銀行的經營成本壓得很低,“登陸”後會具有很強競爭力。(《海峽導報》 記者 蘭文 林江琳 楊思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