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檢驗檢疫局提出服務海西經濟區建設八條新舉措

時間:2008-01-14 10:44   來源:廈門檢驗檢疫局辦公室

  廈門檢驗檢疫局提出服務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的八條新舉措:  

  一是繼續爭取國家質檢總局支援,在廈門檢區先行先試更多的惠臺檢驗檢疫政策,全力提升對臺整體優勢和綜合實力。總結大嶝對臺小額貿易市場檢驗監管的經驗做法,努力在總局將研究制定的《對臺小額貿易檢驗檢疫監督管理辦法》中發揮重要的作用。總結推廣簡化對臺胞和兩岸包機的出入境檢疫申報手續等先行試點經驗,加強航空口岸申報機制改革。完善對“金門—廈門”包裹試行“隨到隨檢、隨檢隨放”查驗方式,探索對臺小型船舶的監管模式。

  二是實施省委“品牌帶動促進項目帶動”戰略,鼓勵自主品牌做大做強。開展省市重點建設項目的調研,在政策允許的前提下,採取靈活措施,方便企業辦理涉及檢驗檢疫方面的業務。對品質長期穩定、具有良好信譽的企業推行免驗制度。繼續做好廈華電子、三圈電池、金龍汽車等出口免驗企業的年度監督工作。爭取新推薦1—2個出口機電産品、輕工化礦産品和食品申請國家免驗。

  三是提升檢驗檢疫執法監管有效性,落實節能減排政策。加大舊機電備案、進口成套設備項目管理和小家電型式試驗確認等工作力度,嚴格限制用於高能效、高污染項目的設備進口,扶持節能減排型機電産品出口。

  四是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全面推行出口農産品基地備案制度,完善種養殖基地有害生物防控、農獸殘監控和標準體系,積極推行良好農業規範(GAP)。加強條塊協作,協助地方做好農業標準化示範區建設工作,在有條件的縣、鄉、村試行和推廣“區域化聯動管理模式”。開展“品質大篷車”送技術下鄉活動,幫助農民提高科學種養殖水準。

  五是發揮技術和資訊優勢擴大出口。以WTO/TBT-SPS工作站為技術服務平臺,深入開展日本肯定列表、歐盟兩指令、REACH法規、EUP指令等國外技術性貿易壁壘影響調查,部署應對方案和措施,不斷增強廈門檢區綜合應對能力。鼓勵和支援外貿出口企業用好用足各類普惠制和區域性優惠原産地政策,增加出口受益,加大優秀企業對外推薦註冊力度,扶持本土企業拓展出口。

  六是拓展檢驗檢疫對外合作領域。繼續完善與福建檢驗檢疫局“一個年會+四次協調+一條熱線”的檢檢合作機制。上半年組織完成泛珠三角區域檢驗檢疫合作項目“加強和促進兩岸農業的合作”調研任務。多渠道增進與臺灣相關檢驗檢疫機構及民間協會的溝通聯繫,力促兩岸檢驗檢疫機構的互訪。建立動植物疫情資訊溝通、檢測手段研究、無害化處理措施、重大疫病監測與防控等方面的合作機制。嘗試對金門企業推行ISO9000、HACCP等體系認證及雙方檢驗結果互認。

  七是推動海峽兩岸農産品貿易發展。深入調研臺灣優良動植物種苗、臺灣農産品輸入大陸貿易檢驗檢疫工作,探索臺灣水果、花卉、種苗、自捕魚、金門活魚等産品便捷通檢管理新模式。完善有關輸金蔬菜基地管理的檢檢合作機制,確保輸金蔬菜品質安全,解決金門同胞吃菜難問題。

  八是加強對臺“市、區、點、園”等主要功能區的載體建設。完善海峽兩岸(漳州)農業合作試驗區、廈門閩臺中心漁港、高崎水果批發市場等臺灣農産品引進或集散中心檢驗檢疫設施,爭取年內在中埔進境臺灣水果集散中心建成可供除害處理的負壓熏蒸處理庫。加大對漳浦臺灣農民創業園的扶持力度,探索實施創業園企業特殊檢驗檢疫政策。完善同益碼頭“小三通”貨物班輪檢驗檢疫工作。

編輯:陽艷萍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