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脹加重 理財師建議用保值股保衛錢袋子

2010-11-25 11:05     來源:新京報     編輯:程軼文

  通貨膨脹能影響股市,是因為貨幣供應量的增減可以影響到股票價格。一般來講,當貨幣供應量增加,多餘的社會購買力便會涌入到股市,抬高股價。相反,要是貨幣供應量減少,社會購買力低,投資少,股市就陷入低迷,股價也因此不振。目前通脹預期加重,理財師建議,不妨把更多家庭資産投入股市及偏股型理財工具。

  展恒理財顧問鮑學廣能明顯感覺到,隨著CPI持續增長,向他諮詢家庭理財的客戶對通貨膨脹的憂慮感也在飆升。這次,現金真的成了燙手的山芋。

  近期通脹源於流動性

  如果順著時間來回顧一下改革開放之後的通貨膨脹,簡單講有四次,各有特點。1987、1988年,無疑是一個經濟擴張的階段。第二次發生在1993年上半年,接下來2003年,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準比上年上漲1.2%。其中,穀物上漲2.3%,棉花上漲35.3%,油料上漲19.4%,畜産品上漲1.8%———這些數字標誌著第三次通脹來襲。最後一次從2005年開始,至2008年結束,是由於經濟增長過快和長期的國際順差所導致的通貨膨脹。

  而就在近期,四萬億經濟刺激政策已于2008年末實施,美國又向全世界釋放出了第二輪寬鬆貨幣政策的預期,對本輪通脹的擔憂産生並空前強烈。“追溯近期通脹的主因,並不在供需失衡,而在流動性失控,和人民幣升值預期導致的熱錢橫流。”鮑學廣認為。

  資金入市尋求避險

  如何選擇正確的理財工具,來做屬於自己的資産配置,防抗通脹呢?鮑學廣建議説,首先,由於政府調控政策還在不斷出臺,所以不建議在現階段加大房地産投資,“房地産投資不應該超過家庭資産30%。”至於債券類基金,他認為相對收益比較穩定,可以酌情配置10%-20%。

  股票很重要。“國慶後中國股市迎來了大漲,特別是防通脹板塊明顯資金流入,這説明有資金進入股市尋求通脹下的避險效果。”鮑學廣分析,“雖然近期是出現了一定幅度的調整,但3000點附近的中國股市依然是估值相對合理的投資區間。”

  他建議大家可以綜合考慮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和收益預期,將家庭資産的50%-60%進行股票類金融工具的配置,具體品種肯定要根據自家資産情況,可選擇開放式基金,封閉式基金,券商集合理財,陽光私募,TOT(信託中的信託)等理財工具。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