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元:MOU和ECFA簽署後 兩岸銀行業獲難得機遇

2010-12-08 11:13     來源:金融時報     編輯:程軼文

  12月8日至9日,兩岸金融高層研討會將在北京舉行。12月7日,國家開發銀行董事長陳元和參加此次研討會的臺灣代表團團長、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最高顧問錢復共同接受了大陸、香港、臺灣三地媒體的採訪。陳元和錢復均表示,兩岸金融業各有優勢,互補性強。隨著《兩岸金融監管合作諒解備忘錄》(MOU)的生效和《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的簽署,兩岸在金融領域的合作將迎來更為廣闊的空間。

  MOU和ECFA簽署後,兩岸金融業進入了實質性合作階段。陳元認為,這兩個協議給兩岸銀行業的合作帶來了難得的歷史機遇。他表示,大陸銀行業有較強的資金實力、眾多的機構網點和龐大的客戶群體;而臺灣金融市場化程度高,在消費金融、財富管理、金融産品創新等領域積累了豐富經驗。ECFA拓寬了兩岸的合作領域,雙方應加大合作力度、實現優勢互補,共同提高國際競爭力。

  錢復表示,臺灣經濟主要依賴對外貿易。由於當前美國失業率高,而歐洲又面臨著主權信用危機,這使得臺灣對於大陸的依存度不斷提高。他認為,這兩項協議對於兩岸金融合作非常重要,雙方已經在銀行、證券、保險領域互設分支機構,臺灣業界期望能在大陸獲得更多商機。

  在談及雙方可以在哪些具體領域展開闔作、尋求突破時,陳元表示,國開行將運用好ECFA這一平臺,進一步加大對兩岸經濟合作的支援力度,推動兩岸産業合作與金融合作。他説,開行將加強與臺灣方面合作,構建資訊交流平臺和中小企業融資體系,共同解決大陸臺資企業融資難題;推動兩岸金融機構相互參股並加強投資方面的合作,實現優勢互補;發揮國開行在中長期基礎設施領域和産業項目領域的投融資優勢,通過兩岸銀行業的銀團合作,支援新興産業發展,推進兩岸産業對接。他還建議雙方共同支援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共同開拓國際市場。

  錢復則認為,兩岸金融業有著各自獨特的優勢:世界市值最大的5家銀行大陸佔了3家;而臺灣中小企業融資發達,此類銀行貸款的佔比是大陸的兩倍,還有眾多服務中小企業的特色金融機構。臺灣需要大陸銀行業的“跨世界”,而大陸則需要臺灣業界在服務中小企業上的豐富經驗。他還指出,在“十二五”期間,增加居民收入是重要一環,這將帶動包括理財、銀行卡在內的個人金融業務的增長,而這正是臺灣銀行業的優勢。雙方應當增強互補,共謀其利。

  據陳元介紹,2005年9月,國開行率先與國臺辦簽署了支援大陸臺資企業的《開發性金融合作協議》,確定5年內向此類企業提供300億元貸款額度,到2009年已提前完成。2008年,該行又承諾追加300億元額度,並實行資源傾斜的信貸政策。截至今年10月,國開行已經累計向500多個臺資項目發放貸款423億元,貸款餘額122億元。

  另據錢復介紹,這次研討會的規模不同以往,臺灣代表團共有108名成員,涵蓋了臺灣所有重要的金融機構。他表示,希望通過此次交流,兩岸業者能夠建立起良好的合作關係;雙方還可在業務往來、風險管控等多個方面交流經驗,共謀發展。(戴磊)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