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蓋茨到帕內塔美國“換人”不“換術”

2011-07-08 10:45     來源:南方日報     編輯:王思羽

  4月28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左)在首都華盛頓白宮宣佈,任命中央情報局局長萊昂帕內塔(中)接替羅伯特蓋茨出任下一屆國防部長,任命駐阿富汗美軍司令戴維彼得雷烏斯(右)為中情局局長。  新華社發   

  羅伯特蓋茨退休了

  蓋茨,這個頻繁出現在有關中美關係報道中的名字,在今年7月1日開始換做了萊昂帕內塔。

  在美國中央情報局和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任職26年,在6任總統手下工作過。不僅與布希家族關係頗深,而且還是美國歷史上首位被新一任總統留任的國防部長。這些金光閃閃的履歷讓蓋茨的謝幕也吸引了世界的目光。

  該如何評價蓋茨的防長生涯?接任蓋茨的帕內塔又將帶給美國和世界哪些改變?中美兩國軍事交流會否面臨新的路口?今天,南方日報邀請長期從事軍事裝備、軍事戰略和國際關係研究的國防大學教授李大光,長期從事美國府會關係研究的清華大學中美關係研究中心副主任趙可金教授對此進行解讀。

  “蓋茨卸任配合奧巴馬參選連任需要”

  進入2011年後,隨著首任總統任期過半,奧巴馬開始著手對其國安團隊大換血。

  4月末,奧巴馬提名現任中情局局長萊昂帕內塔出任國防部長,同時提名駐阿富汗美軍司令戴維彼得雷烏斯出任中情局局長,美軍中央司令部副司令約翰艾倫出任駐阿富汗美軍司令。

  5月30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宣佈提名陸軍參謀長馬丁鄧普西接替邁克爾馬倫,出任下一屆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至此,美國國家安全團隊大換血基本完成。

  國防大學教授李大光告訴南方日報記者,這輪人事變更,很重要的考慮因素是反恐戰爭與當前的安全形勢。

  “前不久,中情局在獵殺恐怖大亨本拉丹行動中立下了汗馬功勞,由中情局長出任國防部長,有利於美國更好地推進反恐戰爭。”李大光説,由駐阿富汗美軍司令戴維彼得雷烏斯出任中情局局長,主要是考慮此人在治理伊拉克戰場和阿富汗戰爭頗有政績,深得奧巴馬賞識。另外,這也反映出美國軍事、安全、情報之間的融合日益密切。

  據介紹,國防部長是美國國防部的軍政首長,處理有關軍事方面的事務,擔任總統的主要國防政策顧問,並負責規劃一般國防政策和與國防部相關的其他政策、執行獲得認可的政策,在美國總統繼任順序中排序第六。

  蓋茨上任後積極推進軍事改革,被外界稱為五角大樓的改革家。

  “五角大樓是軍方文官所在地,管著三軍配備,屬於執行預算的角色。真正的軍事管理由參聯會負責,參聯會擬定作戰計劃,總統批示,國防部監事執行。美國軍務文官武官相互牽制,維持穩定。”趙可金告訴南方日報記者。

  他認為,美國軍隊在國家安全上的思維更多和共和黨人保持一致。蓋茨前任拉姆斯菲爾德也搞改革,但蓋茨和軍方打交道更順暢,得到了各方接受。雖然民主黨執政,但也延續此前共和黨人的國防轉型思維,奧巴馬留任蓋茨是個好的選擇。

  “從美國高級軍事官員履歷來看,基本是任期兩年,兩年內就考慮換人。民主黨要做改變,奧巴馬的政策也要進行調整,可以説這次蓋茨卸任配合了奧巴馬參選連任的需要。”趙可金説。

  此前,蓋茨在前往新加坡出席亞洲安全會議的飛機上接受了美國媒體的採訪。他認為此時離開的原因之一是,“有些時候過多的經驗可能會阻礙前進道路,一個人會變得過於謹慎。或許,這些經驗令其變得比本來應該謹慎的程度更為謹慎。”

  輿論指出,指揮美國兩次海外戰爭,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曾經為美國民主黨和共和黨8任總統服務的經歷開始變成其前進的負擔。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