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油價“破百”對經濟的影響

2011-02-28 09:45     來源:國際線上     編輯:程軼文

  美國紐約市場原油期貨價格23日盤中突破每桶100美元,自2008年10月以來首次破百(2月24日 新華網)。

  重上100美元確實是一個值得思考和警惕的事情。直接影響是利比亞局勢,但是,深層次原因還是美國量化寬鬆政策。去年12月份不顧國際社會反對,美國強力推行量化寬鬆政策,將到今年6月才結束。美國此舉完全是出於本國利益考慮。美國為了促進本國出口來促進經濟快速復蘇,不惜向全球輸出通脹,不惜使得以美元計價的原油價格直線上漲。其實,美國已經達到了目的。美國經濟從去年第三季度就開始快速向好,其中出口拉動貢獻率最高。也證明了奧巴馬政府出口倍增計劃的有效性。然而,這卻是建立在犧牲別國經濟甚至世界經濟,導致全球通脹甚至滯漲的基礎上。

  一旦國際油價維持在100美元以上,不但影響經濟復蘇,而且正在進一步輸出通脹,更重要的是製造全球新的經濟泡沫,直到爆發金融危機。首先,將大大影響全球經濟復蘇步伐。石油成本過高將會侵蝕掉大量GDP,將會降低GDP增速。國際能源署執行總裁田中伸男上説,如果油價保持在每桶100美元以上,可能會對全球經濟造成沉重負擔。以目前油價來説,全球在石油上的支出可能會使GDP減少5%,或使全球所有産品和服務的總價值有所降低。一旦WTI原油期貨價格達到100美元/桶,日本每年將要花費每年GDP3%用於原油進口。石油成本居高將大大擠佔其他行業的利潤,特別是過度依賴於石油進口的國家。將使得別的行業利潤率低下,生産力沒有積極性,最終影響到整個行業的發展乃至整個國家經濟的發展。

  其次,國際油價維持在100美元以上將大大推高全球通脹。全球經濟對石油的依賴度越來越大,油價在眾多商品包括涉及民生商品的成本越來越高。當前,國際通脹特別是新興市場體國家的通脹正在快速抬頭,國際熱錢是始作俑者。如果國家油價在100美元以上甚至繼續走高,無疑對於全球通脹是雪上加霜。熱錢和高油價兩個因素疊加在一起將把全球通脹推向極高點,這是非常可怕的事情。更加需要注意的是,國際油價如果走向100美元以上,可能將全球經濟引向滯漲的深淵。

  更加可怕的是,國際油價走向100美元以上可能使得世界離新的金融危機越來越近,起碼正在大踏步邁入新一輪金融危機之路。國際能源機構總幹事田中伸男警告説,如果油價維持在當前水準,可能會讓全球重蹈2008年金融危機時的覆轍。他説,如果今年油價一直維持在100美元以上,將可能誘發和2008年時同樣嚴重的經濟危機。2008年金融危機從時間上追溯,前期正是國際油價超過140美元最高點。這對全球經濟將是毀滅性打擊。

  國際油價如果維持在100美元以上一路走高,那麼,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最大。中國石油供應對國際依存度已經達到55%,中國國內油價目前已經達到歷史最高點,已經對經濟、民生造成巨大衝擊。高油價、高過路費已經在大大擠佔其他其他産業的利潤,推高其他産業的成本,減緩、減弱其他産業發展動力。同時,中國經濟正在痛苦轉型,經濟增速已經明顯放緩。國際油價邁上100美元以上後對中國經濟無疑是雪上加霜。

  如果國際油價邁上100美元繼續走高導致新一輪金融危機的話,需要提醒的是,對美國的影響不會像2008年影響那麼大,經過2008年金融危機後,美國已經有了充分準備和強免疫力,而對中國等新興市場國家經濟影響將會最大。因為,國際油價影響經濟復蘇和推高通脹的兩大結果,中國正深陷這兩大困境。

  國際油價摸高100美元後,如果繼續一路走高的話,國內油價是否會繼續提高呢?按照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石油價格管理辦法》)規定:當國際油價高於每桶80美元時,開始扣減加工利潤率,直至按加工零利潤計算成品油價格。要嚴格執行這一規定,如果有必要的話,暫停國內成品油價格上調。

  同時,對於美國推行的出口倍增拉動經濟計劃,故意讓美元貶值,推高油價,讓新興市場體國家貨幣升值,然後毀掉這些國家的出口拉動,中國一定要保持警惕。人民幣匯率不能被美國牽著鼻子走,一定要根據中國國內經濟狀況決定其走勢。特別是在國際經濟和國內經濟不確定性這麼大的情況下。(常亮)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