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油價上周“五連陽” 周漲幅高達6.7%

2010-11-09 09:47     來源:廣州日報     編輯:張蕾

八個月以來的最大單周漲幅 後市油價仍會處於跟漲地位

  美聯儲第二輪經濟刺激政策在上周揭幕,高達6000億美元的公債購買規模超出了投資者的預期,這一消息刺激美元指數大幅下挫,上週四觸及10個月以來的最低水準,而大宗商品則在流動性氾濫的預期之下出現普漲。

  國際油價在上周累計漲幅高達6.7%,為八個月以來的最大單周漲幅,成為上周大宗商品市場的領漲品種。

  國際油價上周出現“五連陽”,紐約商業期貨交易所(NYMEX)12月原油期貨上週五收報86.85美元/桶,超過今年的最高收位86.84美元,且錄得2008年10月8日以來的最高結算價。盤中最高達到87.22美元/桶,為2008年10月9日以來的最高水準。

  國際油價在上周累計漲幅高達6.7%,為八個月以來的最大單周漲幅,成為上周大宗商品市場的領漲品種。

  美國推出二次量化寬鬆貨幣政策,美元貶值推動大宗商品價格上周普遍上漲。同時,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秘書長巴德里上週四表示,90美元油價不會損害全球經濟增長,令市場猜測本週OPEC不會採取行動對抗油價上漲,這也提振了油價。不過有分析師認為,國際油價上周領漲主要是由於相對於其他的品種來説前期的漲幅較小,後市油價仍將處於跟漲地位。

  目前原油市場的基本面並不樂觀,歐佩克目前具有超過500萬桶/日的剩餘産能,原油整體處於供過於求的格局。同時原油庫存高企,NYMEX原油期貨交割地庫欣的庫存在截至11月2日的當周大幅增加了36.73萬桶至3483萬桶,高於歷史平均水準。

  囤積也造成油價漲

  在商品價格普漲的局面下,投機客的囤積也是造成價格進一步上漲的原因之一,而原油的儲藏成本較高,因此在原油處於供過於求的情況下,對原油現貨的投機需求會減弱,囤油行為會大幅減少。

  光大期貨分析師劉月來認為,在美歐經濟沒有明顯復蘇之前,只要歐佩克剩餘産能大、原油庫存處於高位,原油價格就難以有較大幅度的上漲。但長期來看,一旦美、歐經濟真正復蘇,則會大幅提高對原油的需求,供求格局就會發生根本變化,能源市場投資者會擔心供應中斷的情況出現,如果同時處於季風季節或者地緣政治因素升溫,那時油價就會大漲,回復商品龍頭地位。記者 陳芳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