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曼週年祭日:華爾街忘記恐懼重逐風險

2009-09-15 09:09     來源:經濟參考報     編輯:肖燕
  2008年9月15日,雷曼兄弟控股公司申請破産保護。作為美國歷史上最大破産案,雷曼引發的震驚極大地衝擊了美國的金融體系和實體經濟,並且將其震下懸崖。

    如今,華爾街金融機構依舊在買賣交易各類金融衍生産品,儘管一些金融活動已經受監控,但沒有具體標準可循。美國金融政策制定者和議員們在過去一年間所做的事情是,拯救金融業,而不是變革金融業。美國的大型銀行業已淡忘一年前的恐懼並重拾“自信”,無論規模和慾望都再度膨脹。

    熱逐風險

    達蒙泰斯塔韋拉德在紐約證券交易所附近擁有一座高檔酒吧。在華爾街鼎盛時期,金融機構的員工經常過來喝一杯,一杯酒要價差不多25美元。

    泰斯塔韋拉德告訴美聯社記者:“我們現在推出減價時段,以前從不減價。客流量著實不如從前。”

    對比一年前,華爾街上吃飯、喝酒、娛樂等支出明顯減少。不過,華爾街的根本特徵之一卻未改變:大型銀行仍在尋找“富有創意”甚至投機的盈利方式。

    2009年第二季度數據顯示,華爾街金融機構依然嚴重依賴交易席位所獲利潤。2008年第四季度,高盛集團的風險資産交易幾乎停頓。但到今年第二季度,交易利潤攀升至高盛總利潤的將近50%,接近兩年前經濟衰退開始前水準。摩根大通公司的交易業務情況類似高盛。

    同樣在今年第二季度,5家美國最大銀行單一交易日平均潛在損失增加至10億美元,比兩年前上升76%。

    生者更強

    雷曼申請破産保護,摩根大通收購貝爾斯登公司,以及美國銀行收購美林銀行,這些都改變了華爾街的格局。在金融地震中存活下來的金融機構面對更少競爭者,卻獲得更大“蛋糕”。

    高盛、摩根大通、富國銀行、花旗集團和美國銀行,這5家美國最大銀行今年第二季度利潤合計130億美元,相當於2008年同期利潤的超過兩倍、2007年同期207億美元利潤的將近2/3。

    與此同時,美國銀行和富國銀行承擔了41%“房地美”和“房利美”擔保的貸款發放。這些貸款今年上半年為這兩家銀行賺取2840億美元,較去年同期的1240億美元翻了超過一番。

    “大型銀行現在比以前更加強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前首席經濟學家西蒙約翰遜説,“他們已擴大市場份額,在華盛頓呼風喚雨。”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