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為全球提供人民幣業務服務

2011-06-16 11:25     來源:人民日報     編輯:王思羽

  人民幣業務海外路演深受貿易商歡迎

  記者:香港金管局正在全球路演,推廣以香港為平臺的人民幣業務。路演的主要“賣點”是什麼?

  陳德霖:中國已經成為很多國家的最大貿易夥伴。一直以來,這些貿易多以美元結算。現在雙邊貿易可以用人民幣結算,很多企業也願意收付人民幣,因為這可以減低匯率風險和兌換成本,並簡化手續。

  但是,不少地方的商人,僅僅知道人民幣國際化這個概念,並不了解使用人民幣結算的操作。路演中被問到最多的是,如果貿易對手願意付人民幣,應該怎麼收,收了之後如何增值,如何進行人民幣融資等很實際且具體的問題。

  記者:路演的反響如何?

  陳德霖:我們在澳大利亞的一個研討會,本來只想通過當地銀行邀請100人,但來了300多人,會場都滿座了。事後的反響也很好,不少人立刻就到銀行問怎麼開戶。

  一位專程到雪梨參加我們座談會的紐西蘭商人告訴我,看準內地的投資機會和市場前景,使用人民幣更具商業效益。與他持類似看法的外國商人還很多。

  香港提供的是服務全球的人民幣業務

  記者:已經開展人民幣離岸業務的城市,不止香港一個。在發展人民幣離岸中心方面,香港有何特別之處?

  陳德霖: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沒有地域限制,人民幣支付未必一定通過香港。所以,香港的人民幣業務沒有“專利”。

  實際上,香港的人民幣業務平臺,服務的不只是香港的客戶。目前,173家在中銀香港開戶的參加銀行中,151家是香港以外的銀行。總部在境外的銀行,他們的客戶群可以在當地開立人民幣賬戶,通過香港清算行渠道收付、買賣人民幣,還可以在香港買賣人民幣債券。去年,一共有16家機構在香港發行人民幣債券,至今發債主體除了財政部和內地的一些金融機構,也有很多美國、俄羅斯、歐洲、日本等地的企業。 

  記者:有人認為,人民幣在香港並沒有充分流動起來,回流機制是香港人民幣業務發展的障礙。

  陳德霖:離岸和在岸市場不可能完全分隔。在岸市場與離岸市場之間,需要用三座橋梁聯繫。第一座橋梁是貿易。這個橋梁已經比較寬了。

  第二座橋梁是直接投資。這方面,資金“出”沒問題了,ODI(境外直接投資)的框架已經有了,今年新出臺的辦法,國內企業可以用人民幣到國外投資。“進”的方面,雖然目前進入要逐個案例審批,但在原則上也沒有問題了。用人民幣到內地投資,省去了匯率風險,企業不用再擔心業務以外的東西。所以,人民幣FDI(外商直接投資)的操作框架如年內能夠出臺,將是一件好事。

  第三座橋梁是金融投資。香港的銀行已經可以進入內地銀行間債券市場,香港離岸人民幣投資內地股市的小QFII也正在研究之中。

  雖然以上三座橋梁都很重要,但從穩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角度看,貿易和實體經濟投資是當前推進重點。

  人民幣作為“錨貨幣”的條件尚不具備,釘住美元的政策仍是最佳選擇

  記者:隨著香港與大陸經濟交往日趨緊密,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迅猛發展,香港聯繫匯率制存在的基礎是否已經動搖?有學者建議,港幣應該逐漸與一籃子貨幣或人民幣掛鉤,你如何看待這個建議?

  陳德霖:香港的聯繫匯率制度採取釘住美元的固定匯率。這樣可以讓老百姓按照穩定的匯率自由地把手中的錢換成美元。但一旦釘上,香港就沒有自己的貨幣政策了,這需要付出代價。

  現在,美國利息超低,我們也只能把利率維持在很低水準,無法自由調整。有人建議釘住一籃子貨幣。但是歐洲、日本等經濟體,利率也很低。釘住一籃子貨幣,香港依然沒有空間實行獨立的貨幣政策,理論上看,與一籃子貨幣掛鉤後果跟挂美元基本一樣。

  記者:如果與人民幣掛鉤呢?

  陳德霖:我認為,港元掛鉤的“錨貨幣”要滿足四個條件——首先是可以自由兌換,其次是資本市場完全放開,再次是金融市場具有深度和廣度,此外還要經濟週期與香港相近。目前看,人民幣作為“錨貨幣”的條件尚不具備。

  我們必須儲備大量錨貨幣的資産,這要求該資産的金融市場具有很高的廣度和深度。而我們的經濟師估計,目前香港的經濟週期跟美國更相近。所以,當前釘住美元仍然是最佳選擇。(本報記者 尹世昌)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