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升值步伐或加快

2011-03-22 09:22     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     編輯:程軼文

  近日,中東局勢動蕩導致國際油價上漲以及日本遭遇特大地震,為世界經濟帶來不少變數。分析人士認為,短期內人民幣升值步伐將加快,以應對外部不平衡帶來的通脹難題。從長期看,美元貶值將為人民幣升值帶來持續動力。

  儘管全球經濟復蘇進程曲折,我國央行18日仍宣佈繼續上調存款準備金率,體現了對抗通脹的決心和貨幣政策的獨立性。

  但是,當前內外通脹因素交織,我國通脹壓力持續增大。從國內看,貨幣投放過多造成流動性較多,資産價格尤其是房地産市場泡沫仍較大。造成這些問題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持續不斷的鉅額資本流入。雖然央行以數量型工具努力對衝,但由於外匯佔款數量巨大,只是對衝了其中一部分,因而被迫增加基礎貨幣投放。據測算,2002年1月至2009年10月,央行通過公開市場操作和調整法定準備金率共回籠資金7.2萬億元。在此期間,外匯佔款增加16.8萬億元,對衝比例為42%。凈新增外匯佔款在廣義貨幣供應中佔據舉足輕重的地位。近年來,資本流入加快帶來銀行存款來源充沛,成為銀行信貸高速增長的重要基礎。

  從國際市場看,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繼續上漲,輸入型通脹壓力非常大。2月份國際食品價格再創歷史新高,國際原油價格仍處於高位,考慮到日本災後重建和中東局勢,短期內原油價格很難出現明顯下降。作為計值和交易貨幣的美元仍處於下降通道,將會進一步推高大宗商品價格。

  為抑制通脹,去年以來央行已3次加息、9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貨幣政策收緊效果初步顯現,主要表現為商業銀行信貸投放規模受到有效約束。但外部不平衡帶來的外匯佔款增長和輸入型通脹壓力仍難得到有效緩解。

  分析人士認為,可通過加快人民幣升值的方式,緩解外部不平衡給我國經濟帶來的壓力。升值可降低進口産品的人民幣價格,特別是減輕國際原材料價格上漲對我國物價的影響,從而直接緩解輸入型通脹壓力。適時升值,有助於調節貿易不平衡和國際收支失衡,緩解外匯流入和外匯儲備積累過快的壓力。

  從中期來看,我國對升值容忍度可能也在提高。今年以來,我國經濟增長勢頭的樂觀因素包括,一是投資有望繼續保持較快增長速度、實施1000萬套保障性住房計劃、啟動水利以及高速鐵路等“十二五”最新開工項目,將帶動大量投資需求;二是在工資上升和個人所得稅改革因素影響下,我國城鄉居民消費支出將保持穩定增長;三是發達經濟體復蘇,失業率逐步下調,需求有望回升,有利於我國出口增加。

  經濟平穩增長將極大減輕人們對升值的後顧之憂,尤其是升值對出口行業的衝擊並非如想像的那樣令人擔憂。數據顯示,2005年7月至2008年7月人民幣匯率升值期間,也是我國出口增速最快的一段時間。在此期間,出口年均增速超過23%,是公認的出口增長的黃金期。2010年6月19日央行宣佈“進一步深化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後,2010年7月至2011年1月間出口的平均增速仍達31.9%。分析人士認為,面對人民幣升值,我國出口企業開始提高價格,這大大緩衝了升值對企業盈利的壓力。

  此外,當前加息週期加大人民幣升值動力。在2007年至2008年的那一輪貨幣政策調控中,央行以“三率齊動”治理通脹。從2007年3月開始央行加息,下半年人民幣即進入快速升值通道,最快的時候年化升值幅度超過10%。當前,本輪加息進程已過半,存款準備金率上調空間逐步收窄,“三率”中唯有匯率運用空間仍較大,人民幣升值可能加快。

  從長期來看,由於美國經濟復蘇趨勢較為確定,避險需求下降,美元進入一個較長期的下降通道,這也將為人民幣升值帶來長期動力。(任曉)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