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直接債務融資 銀行間債市穩步快速發展

2011-02-15 10:31     來源:金融時報     編輯:程軼文

  央行日前發佈的2010年金融市場運作情況顯示,2010年,我國金融市場總體運作平穩,債券市場保持健康發展,充分發揮了保證國家宏觀經濟政策實施、優化金融資源合理配置、推動金融體制深化改革、加大金融支援經濟發展力度的積極作用。

  來自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的最新數據顯示,2010年,在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大金融對經濟支援力度的戰略決策下,我國債務資本市場得到快速健康發展,除大中型企業外,中小發行企業明顯增多,所在區域分佈更加多元化,主承銷商業務分佈趨於均衡,年發行量同比增長10.9%,年末存量規模突破2.1萬億元,同比增長61.4%。2010年由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註冊發行的非金融企業融資工具(包括短期融資券CP、中期票據MTN、中小企業票據SMECN、匯金債、超短期融資券SCP)合計規模近1.3萬億元,佔企業全部直接債務融資規模的75.5%;累計發行規模為3.8萬億元,佔比67.8%;2010年末存量超過2.1萬億元,佔比從2007年末的39.2%逐年提高至55.3%。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已成為企業直接融資的重要渠道。

  統計顯示,2010年CP發行規模大幅上升,MTN有所下降,總量增長10.9%。數據顯示,2010年,近500家企業在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註冊發行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累計12966.47億元,較前一年增長10.9%。其中,CP發行量超過6700億元,同比增幅高達46%;MTN發行量同比下降30%,接近5000億元;SMECN、匯金債、SCP合計發行約1200億元。截至2010年末,近900隻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仍在存續期內,存量金額為21463.9億元,較2009年末增長61.4%。由於CP的存續期限為一年以內,較高的CP發行量也使得餘額有43%的同比增長,年末CP存量超過6500億元。MTN存續期限通常在3至5年,近年來餘額持續累積,年末餘額超過1.3萬億元,在債務融資工具總餘額中佔比超過60%。

  2010年,中型主承銷商業務增長較快,大中型主承銷商差距縮小。24家主承銷商均積極參與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承銷業務。工行、建行、招行、光大、農行主承銷只數均在70隻以上,5家合計佔比41%,較2009年下降4個百分點;興業、中信銀行、中行、交行主承銷只數在50隻至70隻之間;浦發、民生、北京銀行主承銷只數在40隻至50隻之間;大中型主承銷商從業務量上看並無明顯差別,多數主承銷商業務量較前一年有較大增長。2010年CP發行主體評級重心仍在AA和AA-級,MTN重心有所下移,其中,CP發行企業主要集中在AA和AA-級,這兩類級別發行企業的數量佔比達56%,相對較高評級(AAA、AA+)的企業數量合計佔比不到40%,分佈情況與2009年大體相同。MTN主體評級的分佈情況較前一年有所變化:AA級企業數量佔比顯著提高至27%,接近AAA和AA+級34%的數量佔比,三個級別的分佈相對均衡;而2009年發行MTN的企業中,僅AAA級企業的數量佔比就超過50%;MTN的發行主體有明顯的向低評級轉變趨勢。從發行金額看,由於AAA級企業發行規模較大,AAA級的CP和MTN金額佔比仍較高,均超過60%。

  值得關注的是,2010年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中地方國企數量佔比過半,民營企業數量佔比顯著上升。從企業數量看,265家地方國企佔比54%仍為數量最大,央企及子公司佔比較2009年下降7個百分點至19%。隨著中小企業集合票據的推出,民營企業參與度顯著提高,2010年發行債務融資工具的民營企業數量超過100家,佔比較前一年上升8個百分點達21%,已超過央企及子公司數量佔比。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為民營企業提供了一條高效的融資渠道,對社會資金的高效合理配置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促進了國民經濟的全面發展。

  與此同時,地域發行規模差距逐步減小,分佈趨於均衡。統計顯示,若不考慮央企及子公司和國家部委及下屬企業的發行情況,上海、廣東、北京、浙江、江蘇、山東六省市(自治區)發行企業的數量相對較多,合計佔比51%。其他省市中,2010年發行企業數量超過10家的省市有16個,而2009年僅有6個省市數量超過10家。各省市企業參與度普遍提高,發行數量差異不大,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在全國各地區發展更為均衡。從發行金額看,各省市間差距較2009年有所縮小。排名前四位的上海、北京、廣東、江蘇四省市合計金額佔比為38%,較2009年60%的水準有較大幅度下降,也表明2010年更多省市的企業參與直接債務融資市場。

  總體來看,2010年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拓寬了企業的融資渠道,為更多的企業提供了高效和低成本的融資方式,同時也增加了銀行間債券市場的廣度和深度,為構建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發揮了重要作用。(高國華)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