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造“四體系”溫州銀行業創服務小企業特色路

2011-01-18 10:05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編輯:程軼文

  2010年以來,溫州銀行業注重地方經濟特點,立足地方、貼近地方、服務地方,以完善“專營機構”為載體,構建“專業化”管理體系;以優化“機構佈局”為推手,構建“網路化”服務體系;以推動“平臺建設”為手段,營造“多方位”行銷體系;以推進“金融創新”為抓手,打造“個性化”産品體系,走出了一條特色鮮明的小企業金融服務之路。截至2010年11月末,溫州銀行業為小企業貸款總額達1263.29億元,比年初增長262.8億元,增幅達26.07%,比全市銀行業各項貸款增速高4.53個百分點,增量比上年同期高21.79億元,使小企業貸款覆蓋率、小企業主貸款滿意度有效上升。

  為建設完善的專營體系,該市銀行業轄內的14家銀行分支機構分別建立了各具特色的小企業信貸專營機構,其中有8家機構通過在業務部門專門組建小企業管理團隊,統一負責其行內小企業信貸審批管理事宜;有6家機構通過人員、管理許可權單列化,獨立於原有的業務部門建立事業部性質的專營機構,提高小企業業務的獨立性和針對性。截至2010年10月末,轄內已有34家掛牌的各種級別小企業信貸專營機構,形成了多層次的小企業信貸專營機構體系。他們在成立小企業信貸專營機構的基礎上,還專門從業務部門抽調業務骨幹充實小企業信貸隊伍,形成一批素質高、能力強的專業化、專屬化服務團隊。不少銀行通過培訓、考核機制的創新,提高專營人員的專業性。到目前,該市轄內銀行業金融機構專營機構配備人員達627人,其中專職人員305人,每人平均管理貸款戶數28戶,累放戶數3.04萬戶,累放小企業貸款2698.95億元。

  優化“機構佈局”

  構建“網路化”服務體系

  為使支援小企業的“支小”新軍展現新活力,溫州銀監分局積極引進股權結構和經營模式具有民營性質、主要從事中小企業金融服務的地方性中小商業銀行來溫州設立分支機構。年初以來,共新設機構4家,另有籌建中的機構5家。新設機構自開業以來,以小企業為中心,推進差異化競爭策略,給支小支農金融服務注入了新活力。如臺州銀行溫州分行瞄準微型小企業和個體工商戶,以“面廣,額小”推進業務開發,2010年10月末,100萬元以下貸款佔其總貸款金額的78.11%;寧波銀行溫州分行以“金色池塘”小企業全面金融服務為主打品牌,用標準化産品給小企業提供標準化服務,開業3個月,該機構小企業貸款已達4.03億元,佔其總貸款的44.09%。

  溫州銀監分局為發揮市場準入的導向作用,指導各銀行業金融機構在機構佈局上充分考慮服務小企業、服務縣域經濟的需要,積極向城郊接合部、縣域、集鎮等地區延伸機構網點,把網點建設與小企業金融聯繫起來,進一步貼近市場。截至2010年10月末,全市共新設機構網點130個,其中縣域地區佔120個。同時,有關銀行業金融機構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通過審批權力下移、風險關口前移等措施,加速基層網點小企業業務發展,如樂清農村合作銀行對100萬元以內的小企業授信由支行風險管理小組直接把關審批,保證貸款放寬至300萬元,由各支行直接審批發放。

  為掃除為小企業服務的金融服務盲區,溫州銀行業以網點全覆蓋為目標,多層次、多形式採取各種手段提升服務面,有效地提升了欠發達地區小企業金融服務水準。截至2010年三季度,溫州市新增信用村1736個,新增信用農戶28.8857萬戶,新增公議授信36.52億元,信用農村建設取得顯著成效。

  推進“金融創新”

  打造“個性化”産品體系

  為營造“多方位”行銷體系,他們以推動“平臺建設”為手段,採取多方助力、銀政聯動,搭建立體行銷平臺;深化合作、銀協聯動,實行集群開發;以點帶面、內部聯動,推動鏈式開發。轄內各銀行業金融機構以“政府搭臺,銀政互動”方式,推進各種政企互動平臺建設,營造立體化行銷模式,縮小銀行與小企業之間的直線距離。如工行溫州分行加大與政府有關部門的聯繫程度,及時獲取市經貿委、統計局、工商局等部門有關小企業及項目資訊,及時發佈給基層行銷部門,有效提高了行銷效率。建行溫州分行聯合溫州市經貿委共同召開銀企對接會,啟動“千星成長之路”融資服務,在現場為208家企業提供意向授信金額45億元,與其中20家企業簽訂了銀企合作協議,並在現場為3家小企業發放800萬元網路聯貸聯保貸款。

  與此同時,他們還以推進“金融創新”為抓手,打造“個性化”産品體系。他們因勢利導、深挖潛力,有效降低準入門檻。一方面一些大型銀行通過大力推進網路信貸産品,豐富産品鏈,降低小企業貸款準入門檻。如建行溫州分行推出包括網路聯貸聯保、大買家供應商融資、網路速貸通等“E貸通”系列産品,形成了多元化的網上産品體系。其中,網路聯貸聯保産品深受小企業歡迎,該款産品由3-10家借款人通過網路自願組成一個聯合體申請貸款,共同承擔還款責任,無須抵押和其他保證,大大降低了微小型企業的準入門檻。另一方面,地方法人機構結合實際情況,挖掘信貸模式的新內涵。龍灣合作銀行推陳出新,推出“生意圈聯保貸款”,“老鄉聯保貸款”,試行小企業主“個人聯保貸款”,利用熟人網路,引導不同行業的企業主組成聯保小組,在降低小企業準入門檻的同時,也豐富了貸款風險補償手段。

  同時,他們又因人而異、多點開花,滿足不同客戶需求。華夏銀行溫州分行根據小企業成長不同階段的融資需求特點和風險等級,從擔保方式、貸款期限、利率定價、還款方式4個方面進行創新,運用靈活的産品組合和服務設計,為小企業客戶量身開發了迴圈貸、快捷貸、聯保聯貸、接力貸、增值貸等專有産品,形成滿足不同需求的産品梯隊。如迴圈貸用於企業有專門用途的流動資金需要;快捷貸用於融資需求緊急,能夠及時提供足額有效的抵(質)押擔保的小企業;聯保貸用於抵押能力不足,由多個企業共同聯合組成擔保體轉移銀行信用風險;接力貸款用於擔保方式為抵押的融資業務,與第三方公司(資産管理公司、擔保公司)一起分別利用各自的專業優勢共同為小企業客戶提供融資服務;而對於在該行已有授信的小企業授信客戶,該行按不高於其敞口授信餘額5%的額度向其發放流動資金貸款,由其實際控制人(或法定代表人、持股50%以上的控股股東等)或大股東提供連帶責任保證。

  他們針對小企業抵押物少,擔保方式少的問題,積極鼓勵和指導有關銀行業機構開展智慧財産權質押、林權抵押、農房抵押等新型擔保方式的試點工作,因地制宜、盤活資産,有效優化擔保方式。2009年溫州市被列為浙江省唯一的全國第二批6個智慧財産權質押融資試點城市之一。在地方政府部門強力推動和部分銀行機構的積極參與下,溫州銀行業因地制宜,大膽探索,在全國智慧財産權質押融資業務推廣尚無先例可循的情形下,“摸著石頭過河”探索出一種契合市場規律又富有溫州特色的智慧財産權質押融資業務模式,截至2010年9月末,溫州轄內兩家試點開辦智慧財産權質押貸款業務的銀行機構共向8家企業發放了智慧財産權質押貸款22筆,1.115億元,其中大部分企業都為科技型、成長性小企業。(通訊員 馮茂亮 張建軍 記者 葉正積 )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