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日本強震或致中國貨幣政策觀望

2011-03-18 11:09     來源:中新社     編輯:程軼文

  日本強震海嘯及核泄漏事態跌宕,已是第七日。相比日本當局對核問題處置的“糾結”,日本央行對市場的鉅額注資卻可謂“果敢”。17日,日本央行連續第四天宣佈向市場注資,預計總規模達至51.8萬億日元,創歷史紀錄。

  日央行此舉,令本已前景分化的各國貨幣政策再添變數。美聯儲依然“淡定”推行量化寬鬆;而歐洲央行身受歐債危機與日本強震雙重拖累,舉棋不定;震前,多國央行正著手收縮貨幣,震後,它們會否繼續加息?

  強震同樣令中國通脹情勢更趨複雜,此間專家預計,這將令中國貨幣決策稍事觀望,不過,中國貨幣政策大勢暫難改變。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説,儘管波動劇烈,但國際大宗商品價格高位徘徊的格局不會根本改變,這將為國內CPI數據帶來不確定性,而在更長的時間內,由於出口受阻,部分與日本進口零部件相互補的産品價格可能下跌,這又是控制通脹的有利因素。

  日本三大汽車企業及不少知名光學儀器、晶片、電子企業及部分鋼企停産,魯政委説,受此影響,預計在韓國、臺灣企業形成對日本電子、運輸配件供應替代之前,未來數月中國的出口“將會顯著放緩”,這將導致“未來3至6個月中國外貿順差難以回到過去常見的高位,很可能會僅在數十億美元的水準、甚至可能繼續出現逆差”。

  魯更表示,若隨後果真顯示中國出口受到較大衝擊,人民幣的升值步伐可能暫緩。此外,強震帶來的日元回流本土,有觀點認為,1995年阪神大地震促日元升值僅延續數月,預計此次震後亦將如此,影響不足懼;魯政委則提示説,若日元回流規模過大,中國應留意對區域經濟的影響,因阪神地震發生的同月,泰國單月貿易逆差規模驟然跳升,而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即由泰國經常項目逆差引爆,但願這只是個巧合。

  日本震後的這七日,中國貨幣市場亦悄然生變。

  15日,中國央行數月來首度加量發行1年期央行票據,數額100億元,利率超乎預期上漲20個基點,超過了1年定期存款利率;17日,3月期央票又加量發行500億元,預計可連續第二周實現資金凈回籠,顯示中國公開市場操作工具的資金回籠功能正在恢復。

  若此,會否令中國央行減暫存款準備金率工具的使用頻率?1年期利率強勢上行,會否增添加息預期?日本地震令中國國內通脹情勢趨複雜,但貨幣流動性指標M2增速首度降至16%以下,又不得不説是喜憂參半……

  或許,貨幣政策趨勢明朗,還需待日本核事件後續、中國一季度各項進出口及宏觀數據出爐之後。魯政委認為,在數據顯示中國經濟受到影響之前,預計政策態勢不會發生根本變化,他仍預計3月份繼續上調存款準備金率,而加息尚要觀望。(記者 賈靖峰)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