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美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導致全球性通脹壓力

2011-02-11 15:11     來源:新華網     編輯:程軼文

  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首席經濟學家、芝加哥大學商學院教授拉古拉姆拉詹10日在外交關係協會舉辦的論壇上説,美國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導致全球性通脹壓力。

  拉詹説,美聯儲實施量化寬鬆貨幣政策的初衷並不是想壓低美元幣值,而是想通過這一操作壓低市場利率水準,從而刺激投資和消費,拉動經濟增長。但從目前政策實施的效果看,這一做法的作用“十分有限”,“最大的問題是美聯儲的貨幣政策傳導到其他國家,而其他國家出於自身利益考慮,也推出相應的應對政策”。

  他説,許多國家在美元貶值之時不願本國貨幣升值,被迫推出“適應性”措施,採取較為寬鬆的貨幣政策以增加流動性,以維持本國貨幣相對美元幣值的穩定,這導致這些國家面臨通脹壓力。

  拉詹還表示,美元下跌還造成以美元計價的大宗商品價格上升並最終傳導到其他國家,讓這些國家面臨輸入性通脹壓力。

  他説:“有些國家認為通脹在他們國家外部發生,並不影響自身核心通脹率。但隨著上游基礎産品價格上漲,各類大宗商品價格也將隨之上升,進而帶動一國核心通脹率上升。”

  2010年11月,美聯儲決定推出第二輪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在2011年6月底以前購買6000億美元的美國長期國債。此前,美聯儲通過購買1.7萬億美元的中長期國債和抵押貸款支援證券等刺激經濟增長。(記者紀振宇)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