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漢光:創新金融發展理念 提升區域金融競爭力

2011-01-27 10:59     來源:寧波日報     編輯:程軼文

  剛剛過去的一年,面對國內外複雜的經濟形勢,寧波銀行業取得了驕人的成績。借此辭舊迎新之際,本報於今日推出《行長談金融》欄目,以行長專論、記者訪談或專訪的形式,力求展示寧波銀行業高端人士的新思路、新觀點和部分銀行金融創新的典型經驗,以推動我市銀行業更快、更好地發展和金融業的繁榮,歡迎各家銀行積極介入。

  2010年,寧波市金融系統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提出的“開放、合作、集聚、創新”的發展思路,求真務實,開拓創新,不斷推進金融業轉型升級。新的一年,寧波金融系統將繼續抓住融入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歷史機遇,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創新金融發展理念,促進區域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著力引導社會資金流向,促進實體經濟發展

  今年是“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要實現貨幣政策從適度寬鬆向穩健回歸,在總量與結構兩方面採取措施。在總量上以調控社會融資總規模為目標,覆蓋面更廣、間接性更強。通過差別準備金動態調整,結合流動性、不良貸款、撥備以及資金投向、系統重要性等情況,以市場方式在利益上約束金融機構的信貸行為;在結構上實現差別化政策,建立正向激勵機制,引導信貸資金更多投向實體經濟特別是“三農”和中小企業。加快推進農村金融、微型金融産品和服務方式創新,在改革創新中達到滿足“三農”、中小企業金融服務需要和銀行業金融機構持續發展的雙贏局面。

  在加大金融對實體經濟支援力度的同時,要控制信貸資金進入資産市場。在房地産信貸領域,要通過利率、首付比例等差別化信貸政策,並輔之以銀行與房地産登記、交易等機構的資訊聯網,提高政策執行力。按照建設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社會的要求,通過徵信系統非銀行資訊的擴充,引導和監督信貸資金從産能過剩、“兩高一資”行業退出。要建立信貸禁入、退出的企業名錄製度,動態監測在名錄內企業貸款變動情況,提高央行窗口指導有效性。

  強化金融驅動力,增強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

  充分發揮金融促進民間投資發展的作用。積極探索與發展貸款重組、並購貸款、財務顧問等金融服務方式,鼓勵國有股份向民營企業和個人轉讓,民營企業向國有企業參股、並購、重組。以貸款增量結構的優化帶動存量結構的調整,增加新增貸款對民營企業、民間投資的支援份額。對在建工程,政府前期已有投入的項目,後續資金的投入要面向民營企業。對新開工項目,要儘量鼓勵民間資本進入,增加不同所有制經濟主體之間在市場準入上的公平性。

  大力發展消費金融,向各階層消費者提供多樣化消費信貸服務,發揮信用卡、市民卡在便利消費、促進消費中的積極作用。疏通消費者資産與現金流轉換渠道,發展理財産品、財富管理、私人銀行業務,減輕消費者增持資産對即期消費的擠佔效應,增加資産財富效應對消費的拉動作用。要加大人力資本價值在消費者貸款決策中的含量,鼓勵各類企業通過員工持股、股權激勵等多種方式,強化對人力資本價值的發現、評估、實現機制。

  加快金融業轉型升級,促進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

  進一步發揮寧波的區位優勢和資源稟賦優勢,轉變港口發展方式,建設海洋經濟強市,積極打造國際化、專業性的區域金融中心。加快轉換傳統金融業務,大力發展物流金融、航運金融、股權投資等。大力發展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充分發揮金融機構的行銷網路優勢,積極推進人民幣跨境貿易、跨境直接投資、企業對外人民幣擔保等業務的拓展。發揮金融IC卡多應用試點的先發效應,拓展金融IC卡的應用領域和地域,在社保、公交車、計程車、地鐵、高速公路、醫療等方面加強與上海的對接,力爭金融IC卡在滬甬兩地實現金融服務無障礙。

  加強金融市場體系建設,增強區域金融的輻射能力。積極發展債券市場,促進公司債、企業債、中期票據、短期融資券、中小企業集合票據的發展,拓寬企業融資渠道。積極探索發展貸款轉讓、重組、分銷與證券化。增強信貸的篩選機制和參與公司治理的功能,在資産重組、企業並購、資産置換等方面增強金融的滲透能力。加強銀證合作,積極提供融資顧問、財務分析、公司理財等金融服務,促進銀行業與證券業之間的協調發展。推進銀保合作,推廣運用小額貸款保證保險業務。加強銀行與擔保公司、專業協會的合作,共同研究探討銀企合作的新途徑、新模式。

  推動金融創新,營造區域金融的先發優勢

  適應中小企業、民營經濟對金融服務的個性化、便利化的需求,積極探索金融服務的新模式。通過銀政合作構建信用平臺,發揮政府的組織資源優勢,實現信用的增級和業務的便利化。挖掘小企業軟資訊,克服標準化資訊缺失和不足的瓶頸,促進微貸技術的應用和推廣。建立標準化的産品和流程,降低微貸業務的管理成本,實現微貸業務批量化行銷。綜合運用貿易融資、保理、票據、信用證等融資工具,做好對企業的金融服務工作。大力發展信託、租賃、財務公司等非銀行金融機構業務,拓展企業融資和居民的投資理財渠道。

  爭取在外匯管理改革上先行先試。改革現行的進出口收付匯核銷體系,實現主體監管,便利對外貿易。大力支援轄內企業“走出去”,擴大人民幣在投資、貿易、消費等方面的跨境使用。加強海外投融資平臺建設,積極採用海外並購貸款、內保外貸業務、全球統一授信金融産品,拓寬我市境外投資企業資金來源渠道。加快推進地方性中小金融機構開展代理遠期結售匯業務,增強中小金融機構外匯業務競爭能力。(中國人民銀行寧波市中心支行行長 宋漢光)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