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家:人民幣匯改處兩難境地不可升值過快

2011-01-25 16:02     來源:中新社     編輯:程軼文

  在2011年世界經濟論壇年會(達沃斯論壇)即將召開之際,國際金融協會(IIF)副總裁兼首席經濟學家菲利普薩特爾24日表示,過去幾年,中國已成全球經濟增長動力,中國經濟持續增長對世界非常重要。他並明言,人民幣匯率改革正處兩難境地,不可短期內升值過快,否則將引發嚴重問題。

  總部設在華盛頓的國際金融協會當天召開新聞發佈會,特意在26日達沃斯論壇開幕前討論當前全球經濟與金融重大問題。該組織副總裁兼首席經濟學家菲利普薩特爾會後接受中新社記者訪問,細述他對中國經濟的觀察和看法。

  薩特爾表示,自己上周剛剛與中國官員有過交流,“我必須承認中國經濟在過去幾年取得巨大成就,這不僅值得中國驕傲,同時也是全球經濟增長的動力。中國經濟保持平穩增長對世界非常重要,我們不想看到任何導致中國經濟增速突然放緩的事情。”薩特爾説。

  他特別強調中國經濟在過去兩三年成為世界經濟最為重要的支撐,就所發揮的作用而言,中國可謂是“頭號國家”,“我們應該感謝中國在過去兩三年中所扮演的角色”。

  談及具體經濟議題,薩特爾著重闡明當前備受關注的人民幣匯率改革議題。他明言,為保持中國經濟平穩增長,應該實施“漸進”匯改,因為中國現在面臨巨大經濟和就業壓力,在這種兩難境地下,“如果人民幣短期內升值過快,那麼所引發的問題將尤其嚴重。”

  薩特爾強調,“漸進”匯改將助推中國擴大內需和經濟轉型。他解釋説,“漸進”匯改有助改變中國就業結構,從主要由製造業創造工作崗位轉為通過擴大內需創造工作崗位,就業機會也可順勢從沿海地區擴至內陸地區。

  同時,“漸進”匯改加上適當緊縮的貨幣政策,將在今後五年助推中國擴大內需,從而使中國經濟更趨平衡,“我認為這也是中國經濟新一輪五年規劃的主要目標。”薩特爾説。

  成立於1982年的國際金融協會現有430家金融機構會員,遍佈全球7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包括中國銀行、中國工商銀行等中資機構。作為金融界權威行業組織,國際金融協會與中國結緣已久,去年11月更在北京設立亞洲代表處,以增進與中國乃至亞洲金融界的合作和了解。(德永健 刁海洋)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