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世坤:應加速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2011-01-11 10:53     來源:中國證券報     編輯:程軼文

  近年來特別是這次金融危機以來,許多經濟學家將世界經濟格局與發展的失衡,歸因于我國的過高儲蓄和過低的人民幣匯率。建設銀行研究部總經理郭世坤7日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獨家專訪時表示,要從根本上解決我國在國際貿易收支中的不平衡及由於結售匯被迫發行人民幣增大國內通貨膨脹壓力問題,我國應審時度勢,將人民幣國際化提升到重要的國家戰略層次,進一步加速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保持人民幣長期漸進升值

  中國證券報:人民幣國際化必然意味著人民幣全面自由兌換和資本市場全面對外開放,這樣就容易受到國際金融危機及金融活動衝擊與影響。您是否同意這種觀點?

  郭世坤: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的深刻教訓,還讓人們心存餘悸。在亞洲金融危機中,我國之所以較少受到衝擊,重要原因就是人民幣沒有實現自由兌換,資本市場沒有對外開放。

  但是,由於我國經濟、貿易及貨幣規模在國際中的佔比,早已超越人民幣目前的國際化程度所能反映的經濟發展水準。保持人民幣幣值漸進長期升值趨勢而不是一次或跳躍式升值,完全可以使我國走出一條有管制的人民幣國際化的獨特路線,將可兌換與自由兌換區分開來,完全可以形成有管制的外跨流出市場與內跨流回市場及自由兌換的境外市場格局。

  目前在已實現的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及購售中,進口貿易結算及購買佔比為80%,非居民在人民幣不自由兌換情況下,表現出強烈的持有或購買意願。這種現象説明,人民幣國際化對內形成的衝擊、套利風險及對我國貨幣獨立性的影響等都將可控。

  國際化或將加大宏觀調控難度

  中國證券報:人民幣國際化是否將對我國金融監管及宏觀調控帶來衝擊?

  郭世坤:人民幣國際化不可避免地會使我國面臨一些較為嚴峻的挑戰,如可能對我國經濟金融穩定産生一定影響,可能增加宏觀調控難度,加大走私、賭博、販毒等一些非法活動出現的可能,影響我國金融市場穩定,增加反假幣、反洗錢困難等,這些都是我國人民幣在國際化過程中需要加以注意、克服和解決的。

  但是,實際上,人民幣國際化有利於增強我國貨幣政策的自主性,避免為維持人民幣匯率穩定,央行被動入市,使外匯佔款成為我國基礎貨幣投放的主要渠道,使我國貨幣政策的制定比較被動。人民幣國際化意味著我國貨幣政策變化將對其他國家造成廣泛影響,我國經濟通過國際貿易和資本流動所受影響相對變小。

  同時,人民幣國際化有利於促進我國金融體制改革和制度建設。人民幣成為充當世界貨幣的紙幣,必然由我國央行發行、調控,又由整個銀行系統和其他經濟機構支援和運作,涉及到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人民幣可兌換和國內金融體系改革與建設。人民幣國際化必將作為一種推動力,加速我國金融機構國際化進程,促進我國金融體制改革,使我國宏觀金融管理制度建設更加先進和合理。(張朝暉)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