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旺:股市穩健投資四法則 應減少短線操作

2010-11-30 09:32     來源:中國證券報     編輯:張蕾

  在宇宙間,存在相反相成的力量,都不是單向圓滿並存在缺陷的。因此,古人提出的行為處事準則,或許能引申到資本市場來運用。

  一是面對可能的風險要十分警惕。進入市場交易,就是進入利益博弈之場,要像冬天過大河在冰上行走一樣,反覆思考市場因為政策變化、熱錢流入、機構業績變異、投資者心態變化等因素,可能引發的行情“冰裂”風險。這些因素只要其中之一變化,就會在投資群體心理作用下不斷放大或者相互抵消,這種放大或者抵消的作用反映在市場上,又會形成新的綜合資訊,因此投資者面臨的是五維狀態的資訊結構,其反作用於投資者心理,又會引發新的相互反映過程。因此,面對其他利益博弈者,投資要抱著敬畏之心,千萬不能輕視政策、業績、投資心態變化對市場行情的影響。

  在上述變化組合及其相互作用下,如果投資者能順從經濟運動規律,就會發現真正有實力能夠保持業績增長的上市公司,不是依靠行銷而發展的,是內含有東西,不與政策對著幹,不與市場對著幹,尊重客戶,遵守職業道德底線,因此不會在公開資訊上擾亂投資者的視線。

  二是不做頻繁交易,減少短線操作。面對自然的和社會的各種資訊或噪音擾動,投資者要想借力(資訊)打力(獲利),先得脫離資訊對自己情緒的干擾,從容自然,保持內心的寧靜,將紛亂之心安靜下來,不過度進行短線操作,從而能夠安靜持久地生存,獲得“長跑”勝利。

  這種講法似乎與奧林匹克精神“更快、更高、更強”不同。“更快、更高、更強”本是激勵運動員要繼續不斷參加運動,努力求進步與追求自我的突破,更多體現的是一種奮發向上的精神,是頑強不屈的精神,是不斷進步的精神,這與中華民族提倡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精神完全吻合。

  但是,中華文化不僅講究運動,還講究守靜,因此,就有了“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順應自然,應當動時則動,應當靜時則靜止。在當代,由於部分人崇洋媚外的關係,“生命在於運動”的觀念深入人心,中國證券投資者中短線操作頻繁。當有人感嘆當代中國人已經失去“柔”與“慢”的操作能力時,我們動蕩不安的心可能還沒有感覺。從容,如徐徐春風拂面,才能讓浮躁的心安靜下來;從容,才能行如風,才能長遠持久地邁向投資目標。

  三是不僅要減少短線操作,更不要設定過高的投資目標。宇宙間沒有完美的事物,過分滿盈的追求,也會導致反面作用。因此,投資者投資盈利目標適中、適時、適度即可,不可為了個人的慾望而無止境地追求不可能實現的東西。在價值規律中,由於自然和社會的相互作用,只存在橢圓形、彎曲波動的行情發展。既然行情都是在走曲折的彎路,都是在曲折前行,就不可能存在一種持續向上或者持續向下力量作用下的行情。

  四是尋找大智若愚、少露鋒芒、減少衝突的公司進行投資。公司的生存與發展,對外將面對政策、資源、市場的約束,對內將面對管理、技術、資金的約束。要有效地協同國家政策、行業競爭、市場開拓,在技術提升、品質保障、品牌管理、産品設計、行銷策劃上勝人一籌,才能在各種組合中發展新組合,形成利潤的新空間。

  因此,投資者要尋找到避免同質或價格競爭中鋒芒畢露的公司,避免在價格“紅海”中廝殺的公司,而多關注那些能夠另辟蹊徑、重點突出、與眾不同、在“沉默”中開拓出藍色市場的好公司。比如,隨著2010年開始勞動者平均工資的提高,由於其邊際消費效應大,必然帶動對於吃穿消費的大擴容,品牌服裝、食品消費可能因此出現持續的消費熱潮。在此背景下,能夠在品牌與渠道上與眾不同,同時符合消費升級與享受需要的公司,就可能脫穎而出。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