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縮預期逐步兌現 正確解讀“池子”理論

2010-11-26 09:35     來源:中國證券報     編輯:張蕾

  央行年內已五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大型金融機構的存款準備金率達到18%的歷史新高。被執行差別存款準備金率的大型銀行,甚至達到18.5%。種種跡象表明,一輪超預期的緊縮週期已經來臨。

  事實上,央行10月20日的加息,就已傳遞了緊縮信號。金融機構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上調0.25個百分點,由現行的2.25%提高到2.50%;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上調0.25個百分點,由現行的5.31%提高到5.56%;其他各檔次存貸款基準利率據此相應調整。加息原因眾説紛紜,但核心目標還是通脹。9月份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3.6%,環比上漲0.6%。前三季度,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2.9%,已接近全年CPI漲幅3%的控制目標。央行選擇加息,明顯有針對通脹的意圖。

  10月份數據顯示,通脹形勢更為嚴峻。10月份,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4.4%,環比上漲0.7%。1-10月份,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3.0%。於是,我們看到在加息之後,央行決定從2010年11月16日起,上調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

  由此可見,無論是緊縮的頻度還是力度,都遠超市場預期。目前看來,央行對於加息還是十分謹慎。此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雖然並不代表年內不會再加息,但在傳遞出緊縮信號的同時,卻把對實體經濟的關注放在了首位。

  之前,央行曾提出了“池子”理論。即“如果短期的投機性資金進來,我們希望把它放在一個池子裏,並通過對衝不讓它氾濫到中國的實體經濟中去。等到它需要撤退的時候,我們再把它從池子裏放出去。這將在很大程度上對沖掉資本異常流動對中國宏觀經濟的衝擊”。市場對於“池子”理論的理解,最初樂觀地認為是樓市或者股市。於是,上證綜指去年10月份從2600點起步,一舉上漲至今年4月份的高點3100點附近。隨後,11月份A股市場出現突如其來的暴跌,兩周之內最大跌幅為380點。市場開始慢慢醒悟過來,“池子”理論並非指樓市或者股市,而是央行的貨幣政策管理工具。

  基於上述認識,我們有必要把11月份的暴跌,與4月份的情況區別開來。A股市場4月份開始的下跌,我們認為是對於宏觀經濟基本面的悲觀預期所致。彼時,歐元區普遍爆發主權債務危機,歐元一度大幅貶值。而歐元區作為我國最大的貿易夥伴,市場擔心出口會受到影響。加上房地産調控的“國十條”出臺,市場憂慮房地産開發投資會加速回落。在“三駕馬車”中,出口和投資均面臨較大的不確定性,市場焉有不跌之理。

  而10月份加息以來,貨幣政策緊縮的預期十分強烈。為對衝熱錢流入的影響,央行提出了“池子”理論,及時對投機性資金進行疏導。管理層對於通脹的態度也十分堅決,國務院適時出臺了16項措施穩定物價。從管理通脹預期,到實實在在的抑制通脹,貨幣政策怎能不緊縮呢?於是,我們聽到了有關信貸收緊的傳言。前十月信貸投放約6.88萬億元,如果按照全年7.5萬億元的控制目標,那麼最後兩個月的信貸投放將只有6200億元,緊縮預期自然很強烈。對於明年的信貸投放目標,市場普遍認為只有6萬億元。那麼從去年的10萬億元,兩年之內降幅達到40%,力度又怎麼不驚人呢?

  因此,11月份A股市場的下跌,並非基本面因素,而是緊縮預期逐步兌現的提前反應。特別是“池子”理論被市場正確解讀之後,不管是樓市還是股市,資産價格泡沫終將伴隨適度寬鬆的流動性的終結而破滅。對於流動性緊縮帶來的系統性風險,我們不得不防。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