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經濟利大於弊的溫和通脹將成為主流

2010-02-20 10:01     來源:人民網     編輯:張蕾

  經濟學家看虎年中國經濟

  送走金牛,迎來虎年。2010年1月份的國內經濟數據相繼出爐,虎年經濟將如何呈現?快報記者近日專訪了國內部分知名經濟學專家學者,請他們預測虎年的國內經濟政策、市場走勢。

  史晉川:浙江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就在春節前夕,國家統計局、央行與海關總署發佈今年1月份的各項宏觀運作數據,其中,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增長1.5%;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PPI)同比上漲4.3%。同時,1月份本外幣貸款增加1.46萬億元;我國進出口總值同比增長44.4%,達到2047.82億美元。從這些公佈的數據來看,經濟回暖已經在宏觀基本面得到了印證。有不少關注經濟發展的市民向快報提出了自己的擔憂:採購年貨時就覺得物價上漲,這是不是通貨膨脹帶來的?剛在2009年買了房子,銀行會不會加息提高月供壓力?

  史晉川的回答是:溫和通脹對經濟利大於弊,今年利率調整的幅度不會很大。

  靈活的財政政策和積極的社會政策是主流

  史晉川認為,整個2010年,經濟仍處於震蕩緩慢復蘇中。尤其是美國居高不下的失業率在提醒我們,全球實體經濟基本上還沒有恢復。因此,各國的經濟刺激政策轉變會比較平緩,不可能説退出就退出。

  從國內角度來説,經濟刺激政策分為兩個方面,一方面9.8萬億信貸擴張規模,再次,財政政策鼓勵力度非常大。但民營企業的投資,老百姓的消費卻都與宏觀調控的目標尚有差距;而外需復蘇的姍姍來遲。也對實體經濟帶來一定的影響。

  有如此巨大的流動性注入,但是實體經濟的恢復並不是十分順利。在這種情況下,國家的宏觀經濟調控政策目標就不再是比較單一的了,而要在保增長和管理通脹預期兩方面進行權衡。2010年將是最複雜的一年。

  史晉川預測,今年的宏觀調控政策將分為四個大方向。

  第一,貨幣政策可能會更加緊,從“非常寬鬆”變為“適度寬鬆”。從去年年底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情況來看,新增貸款今年大概保持在2008年的75%左右,也就是2009年是10萬億的話,今年就是7.5萬億。

  第二,財政政策會更加靈活,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投入可能會適當的控制,但是稅收政策卻會更加靈活,包括在個人所得稅起徵點的調整、企業稅負減輕等等;

  第三,産業政策可能會進一步放鬆,也就是説,為了更好地鼓勵民營企業進行更多的投資,可能要調動民營企業投資的積極性,在政府投資步伐開始放緩之後,讓新的投資力量釋放出來,給民營企業更大的空間,讓他們去做一些新的投資;

  第四,社會政策會更積極,國家會更加注重城市高收入者和中低收入者的分配和城鄉收入差距的調整,注重勞動者在工資性收入在整個GDP所佔的比重;另外一個是社會保障政策會更積極,加快城市化的步伐。

  今年將是溫和通脹為主導

  貸款結構很可能會有調整

  史晉川認為,到目前為止,通脹還沒有成為一個現實,因為到2009年11月份CPI才從負的轉成0.6%,剛剛進入正增長區間。而今年1月CPI季調環比增速下降0.16%,也在短期內緩解了通脹擔憂。他預測,到2010年上半年,國內將會有通脹幅度在3%─5%左右的“溫和通脹”,此類通脹可以帶動不同産品相對價格的調整,優化企業生産結構,以滿足消費需求,對經濟利大於弊。如果運用更加謹慎的貨幣政策和靈活的財政政策,整個2010年都不會出現溫和通脹向高通脹轉化的局面。

  由此,史晉川認為,2010年內銀行利率不會出現大幅度的頻繁調整。“如果有溫和的通脹,也只會做一些適當利率的調整,小幅的調整。如果利率提高了,對於通脹和局部過熱可能會有一定的抑制,但是可能又會吸引更多熱錢涌入中國,會加大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史晉川説,如果説美聯儲有不斷加息的動作,減輕了人民幣升值的壓力,那麼國內加息空間就能相對大一點。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