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人民幣業務加快中資銀行國際化步伐

2011-03-23 10:36     來源:金融時報     編輯:程軼文

  自2009年7月試點以來,跨境人民幣業務量增長迅猛。至2010年末,各試點地區累計開展跨境人民幣業務金額5800.96億元。跨境人民幣業務對中資銀行擴大開放程度、實施國際化經營、順利走向全球市場具有重要戰略意義,有力推動了中資銀行的國際化進程。

  面對跨境和境外人民幣業務的巨大上升空間,中資銀行把握業務機會,在積極與境外代理行尋求業務合作的同時,也加快了自身海外機構的佈局。調查顯示,從1981年11月中國銀行在紐約開設第一家境外分行起至2009年7月,共有12家中資銀行在海外設立82家境外機構,相當於年均增加3家。但自跨境人民幣業務試點以來至2011年1月末,僅一年半時間內,共有6家中資銀行新設23家境外營業性機構,中資銀行“走出去”的步伐明顯加快。

  中資銀行主要採取在境外直接設立機構、並購和參股境外金融機構的形式積極開拓海外市場,地點主要選擇在與我國雙邊貿易規模較大且願意接受人民幣的國家。國家開發銀行在埃及和俄羅斯新設2家境外營業性機構。中國工商銀行分別在亞洲、歐洲和美洲新設13家境外營業性機構。中國銀行在德國和比利時新設2家境外營業性機構。中國建設銀行在越南、澳大利亞、英國新設3家境外營業性機構。交通銀行在澳大利亞和臺灣新設2家境外營業性機構。北京銀行在荷蘭阿姆斯特丹成立首家國際代表處。

  跨境人民幣業務推進中資銀行國際業務多元化,為中資銀行帶來了巨大的海外人民幣業務機會。中資銀行作為人民幣流通和運作的主體,獲得大量跨境或海外的人民幣間接金融業務,主要包括人民幣國際結算和貿易融資、海外人民幣存款、海外人民幣貸款、海外人民幣現鈔管理、貨幣兌換、海外人民幣銀行卡等業務。目前,依託國際貿易發展的人民幣國際結算、貿易融資等業務發展最快,成為海外人民幣市場發展的基礎。以北京地區為例,自2010年6月試點啟動至2010年末,共有17家中資銀行實現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業務1048.24億元,佔中資銀行跨境人民幣業務總量的92%。

  隨著跨境人民幣國際結算量的不斷提升,人民幣清算規模也在不斷擴大。中資銀行作為人民幣資金的主要持有者和經營者,在人民幣清算業務中發揮著主導作用,獲得了巨大的銀行間人民幣清算業務機遇,其在銀行間市場的人民幣拆借、賬戶管理、資金購售等業務也發展迅速。至2010年末,各試點地區境內代理銀行共辦理跨境人民幣售出業務1011筆,金額197.55億元;買入業務488筆,金額124.63億元;凈售出人民幣72.92億元。各試點地區境內代理銀行為境外參加銀行共開立659個人民幣同業往來賬戶,賬戶餘額616.75億元,戶均餘額9358萬元。

  在境外人民幣投資市場的不斷發展過程中,中資銀行既可作為投資工具的發行者,也可作為投資者,還可以代理企業和金融機構客戶從事投資和交易。在人民幣金融市場業務中,中資銀行真正有機會成為産品創新的主體和市場交易的主要做市商。

  跨境人民幣業務雖然使原本依靠匯差為中間業務收入來源的中資銀行國際業務面臨一定挑戰,但從長期發展看,更多的是給中資銀行帶來了新的盈利機會。如跨境人民幣匯款業務獲得匯款手續費收入;為境內外企業提供人民幣貿易融資業務獲得相應利息收入;境內代理行為境外參加行開立人民幣同業往來賬戶,獲得資金匯兌費和賬戶管理費;為境外參加行提供人民幣資金的短期拆借、兌換等,收取相應的融資手續費;在發行、代理和交易人民幣理財産品、境外人民幣債券等産品中,獲得相應收入。以跨境人民幣匯出匯款業務為例,採用MT103報文進行匯出匯款業務時,銀行手續費一般為70元/筆。至2010年末,北京地區中資銀行開展跨境人民幣匯出匯款業務588筆,按平均手續費70元/筆來計算,共實現新增手續費收入41160元。(記者 曹陽 通訊員 陳岩)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