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論壇官方網站 -- 人物訪談第三屆

蔡崇熙 :蚶江與鹿港母子相依,血濃于水

時間:2011-06-11 19:49   來源:福建日報
<style type="text/css">

</style>
<div class="neirong" id="neirong"><font id="Zoom">
<p><strong>&nbsp;&nbsp;&nbsp;&nbsp;——訪台灣鹿港參訪團執行長蔡崇熙 </strong><strong>&nbsp;&nbsp;&nbsp;&nbsp;</strong> </p>
<p>&nbsp;&nbsp;&nbsp;&nbsp;臺灣鹿港參訪團執行長蔡崇熙是記者在石獅蚶江見到的老面孔了,從2007年至今,閩臺對渡文化節暨蚶江海上潑水節已連續辦到了第五屆,蔡崇熙每屆都帶團前來參加,祖籍石獅東石的他對這塊土地、對這個富有閩臺民俗文化特色的節慶活動有著特殊的感情。 </p>
<p>&nbsp;&nbsp;&nbsp;&nbsp;“你看,我的左手邊400米就是蚶江古渡口。明清時期,蚶江曾為泉州總口,兩岸對渡開航就是從蚶江到鹿港,如今臺灣西海岸百分之八九十民眾的祖先都是從蚶江這個渡口過去的,蚶江是母港,鹿港是子港,母子相依,血濃于水。”站在兩岸對渡文化節暨蚶江海上潑水節開幕式舞臺上,蔡崇熙一邊用手勢向記者示意一邊深情地説。 </p>
<p>&nbsp;&nbsp;&nbsp;&nbsp;如今,我們仍可以在蚶江海防官署遺址上的《對渡碑》看到這樣的記載:“蚶江為泉州總口,與臺灣之鹿仔港對渡……大小商漁,往來利涉,其視鹿仔港,直戶庭耳”。“石獅蚶江與臺灣鹿港通商對渡後,生活在兩岸的同胞為了傳遞鄉音,于端午節期間在兩地舉行兩岸對渡儀式,以潑水互相祝福,逐漸演變成了今天的‘海上潑水節’,並由此生發了一系列的民俗和商貿活動。這個習俗延續了幾百年,成為蚶江古渡的一大特色,也成為維繫海峽兩岸同胞情誼的紐帶。眼下,鹿港的劃龍舟比賽等一系列民俗節慶活動也正在火熱進行著,將持續整整一星期。”蔡崇熙介紹説。 </p>
<p>&nbsp;&nbsp;&nbsp;&nbsp;作為閩臺對渡文化節暨蚶江海上潑水節的資深策劃者、參與者,蔡崇熙對這項活動的發展感觸頗深。“我記得2007年第一屆時,參與人數是三五萬人,現在是十幾萬人。最早臺灣過來參訪的是三四十人,今年是一百多人,增加了三倍。從第一屆到第五屆,規模越來越大,層次越來越高,影響越來越深,我真為此深感驕傲。從這項活動中我們可以看到閩臺多元民俗文化的魅力和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的成果,看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願景在化為現實。” </p>
<p>&nbsp;&nbsp;&nbsp;&nbsp;據蔡崇熙介紹,從2009年起,閩臺對渡文化節暨蚶江海上潑水節期間,兩岸開始組團互訪,共同歡度端午佳節。“現在,石獅和鹿港之間平均一個多月就有一次文化經貿交流活動,大家越走越密,越來越親,本來就是一家人嘛。”(記者 林娟 通訊員 吳金森)</p>
</font></div>
分享到:
編輯:陳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