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論壇官方網站 -- 人物訪談第二屆

臺灣嘉賓:農業鍥入民心為兩岸交流提供厚實土壤

時間:2010-06-21 16:00   來源:SRC-423
  台灣網6月21日廈門消息 出身臺灣農家的林學正懷有一種執著的情愫,那就是把臺灣的農業産品與技術推廣到大陸,增進兩岸農業間及農民的交流。接受採訪時他反覆強調,兩岸農業間的交流很重要,與其他流轉性較強的行業作比,只有農業能深植土地、鍥入民心,是兩岸間交流交往更為厚實的土地。 <BR><BR>  林學正曾歷任臺灣農業部門公職,對臺灣農業狀況相當熟悉。他認為,兩岸農業交流的需要一直都存在,但之前由於兩岸關係不穩定,沒辦法開展。現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交流日益頻繁,兩岸農業交流具備了良好的大環境。 <BR><BR>  自上世紀五十年代至今,經過近60年的發展,臺灣農業已具有了優良的産品和先進的技術,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幫助大陸農民改善提升農業和農産品品質。此外,臺灣曾廣泛幫助東南亞地區的一些農民改善其農業品質,收到了良好效果,擁有較為豐富的輸出農技的經驗,林學正認為,這些經驗都可以在輔導大陸農民種植時發揮作用。 <BR><BR>  兩岸農業交流以何為重?林學正認為,優質的農産品固然重要,但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輸出産品不如輸出栽培技術,因為技術才是提升農業品質的關鍵。所以,他努力透過各種渠道向大陸業界宣傳臺灣的農技成果與水準,希望可以將優質的臺灣農業技術傳播至大陸各地。 <BR><BR>  本屆海峽論壇的兩岸鄉鎮對口交流會在三明舉辦,基於農業屬於最基本的産業、跟鄉鎮有關的判斷,林學正早早就直飛福建準備參加會議推廣其理念。交流會上,林學正還實際操作,與廈門的海峽農業網對口交流並簽署協議,把臺灣農業雜誌豐年社60年來積累的資料與臺灣不斷更新發展的先進農技展示在海峽農業網上,以便大陸業界共用。 <BR><BR>  在他看來,兩岸之間農業的交流很重要,傳播先進的農業技術到大陸,不僅能為農民帶來生財的工具,留下技術跟産品,還會在農民心裏留下痕跡,有助於兩岸民間感情的溝通。“農業的東西不流動,芒果在這兒種,永遠都會留在這裡,技術也可以永遠應用,這種交流比産品貿易來得好,效果比工商業也來得好,所以兩岸要認識更需要農業的交流”。(記者 楊麗)
分享到:
編輯:董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