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地圖 | 關於我們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論壇 | 部落格
官網首頁 | 新聞中心 | 關於論壇 | 最新播報 | 視頻直播 | 重要發佈 | 重要講話 | 人物訪談 | 嘉賓風采 | 論壇花絮 | 評論反應
台灣網專稿 | 主題論壇 | 論壇城市 | 現場圖片 | 背景資料 | 關注海西 | 閩臺交流 | BBS | VIP | 第五屆 | 第四屆 | 第三屆 第二屆 第一屆
  海峽論壇官方網站 -- 論壇花絮第六屆

霍啟剛:父親節到,期待兒子叫爸爸

時間:2014-06-15 10:32   來源:海西晨報

  [人物名片]

  霍啟剛,全國青聯常委、香港青年聯會主席、香港霍英東集團副總裁。畢業于牛津大學彭布洛克學院,曾在高盛和所羅門任分析師。

  晨報記者 石勤 林君

  “明天是父親節,希望兒子能叫爸爸。現在還沒會説,但是我讓我太太訓練他。”在昨日舉行的第十二屆海峽青年論壇主旨論壇上,一登場,霍啟剛就用一口標準的普通話説著自己第一個父親節的心願,能讓兒子叫爸爸“是最好的禮物”。

  霍啟剛説,他雖不像陸川(論壇嘉賓、著名電影導演)和齊柏林(論壇嘉賓、紀錄片《看見臺灣》導演)那樣得過大獎,但去年卻得了一個特別的“獎”,那就是太太郭晶晶為他生了一個孩子。“得向齊老師學習,應該一個兒子一個女兒,我希望可以多得一個獎。”

  12歲那年,霍啟剛讀完小學就去了英國,最初的幾天,因為不懂英語找不到飯堂在哪,他兩天都沒能吃上飯。在他的印象裏,在牛津大學讀書的三年中,文化的交融給他最多感慨。“我的同學大部分都是外國人,世界各地的都有,大學就像是世界文化的交匯點。”那幾年,霍啟剛不僅學到了不同國家的文化背景和理念,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外國同學的思考方式和解決問題的方法。“除了學習知識和思想以外,文化交匯對我的影響也很大。”

  説到文化交融,霍啟剛覺得,年輕人眼界要放寬,要想了解就要先接觸,特別是在兩岸交流方面,與其聽別人説,不如自己去走走、去看看。

  論壇上,霍啟剛説得最多的是傳統文化以及兩岸交流。他認為,在説中華文化之前,要先去了解自己的文化,要想進一步加強兩岸交流,就得使用新的方式。例如,開展實習計劃,讓年輕人用6周的時間,去另一個城市工作。“這些年輕人有的去電視臺,有的去街道辦,回來後,原本的看法都有改觀。”霍啟剛説,不管去哪,他都相信説一萬句不如自己去看一下。陸川開玩笑地説他在兩岸交流方面“身體力行”,霍啟剛則機智地向太太郭晶晶隔空表衷情,“一生只結一次婚”。

  在互動環節中,廈門大學學生提出了一個關於出身背景的問題,霍啟剛坦誠回答:“一個人的出身確實和背景有關,但這也不是必然的,更多東西還需要靠個人的努力爭取。”他説,出身條件好同時意味著社會對他的要求也更高,有時甚至在認識他本人之前就已經産生了偏見。不過,更重要的是去珍惜好的出身,做更好的自己。


分享到:
編輯:段雯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