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論壇官方網站 -- 第三屆焦點相關新聞

鄉音鄉語話親情 兩岸交流譜新篇

時間:2011-06-11 09:12   來源:福建日報
<style type="text/css">

</style>
<p>  今日,第三屆海峽論壇將在廈門開幕。兩岸基層民眾歡聚海西,暢敘親情,共話發展。</p>
<p>  一年一度的海峽論壇已成為一場盛大的兩岸民間交流嘉年華。</p>
<p>  2009年,首屆海峽論壇在廈門、福州、泉州、莆田舉行。20個界別、8000余名臺灣基層民眾跨海而來,4大板塊、18場主要活動異彩紛呈。</p>
<p>  去年,第二屆海峽論壇民間特色更加凸顯,舉行地擴大至全省9個設區市,萬餘臺灣鄉親參會,涉及界別較首屆增加了10個,開展了25場系列活動。</p>
<p>  海峽論壇催生了一系列惠及兩岸民眾的政策措施,彰顯了論壇“擴大民間交流、加強兩岸合作、促進共同發展”的主題。</p>
<p>  首屆海峽論壇,國臺辦宣佈擴大對臺農産品採購等8項惠臺措施,交通運輸部發佈9項促進兩岸海上直航的措施……</p>
<p>  第二屆海峽論壇,發佈廈門經濟特區擴區到全市,在廈門建立兩岸區域性金融服務中心等重大政策;福建省宣佈安排15個事業單位職位聘用臺灣專才……</p>
<p>  本屆海峽論壇適逢“十二五”開局、《海峽西岸經濟區發展規劃》正式頒布、ECFA起步實施,在此背景下,可以預見,論壇將更加有力地推動兩岸和平發展關係走向縱深。</p>
<p>  閩臺農業合作漸入佳境</p>
<p>  去年春節,胡錦濤總書記來閩考察,首站就到漳浦臺灣農民創業園看望臺商。今年1月,總書記又給漳浦、漳平永福臺灣農民創業園的臺灣農民回信。</p>
<p>  總書記的關懷,讓全省人民和在閩廣大臺胞深受鼓舞,積極推動閩臺農業合作向更廣範圍、更大規模、更高層次邁進:</p>
<p>  第二屆海峽論壇期間,省委書記孫春蘭宣佈了招聘臺灣專才擔任福建事業單位管理職位的先行先試措施,目前在閩臺農業合作領域已有4名臺灣專才被聘相關職位;</p>
<p>  福建超大現代農業集團成為首家赴臺從事農産品批發的陸資企業後,今年在高雄設立營運中心,並計劃在臺灣中南部主要農産品生産縣市設立對臺農産品採購點,建立臺灣農産品常態化採購機制;</p>
<p>  上屆論壇,閩臺百餘對鄉鎮簽訂了117項交流合作協議,內容涵蓋廣泛。本屆論壇,兩岸仍將有上百對鄉鎮對口交流,延續兩岸特色鄉鎮深入交流與合作的機制;</p>
<p>  …… </p>
<p>  閩臺農業産業合作逐步朝整體配套方向發展,産生了良好的産業聚集效應。截至今年1月,全省累計批辦臺資農業項目2252個,合同利用臺資29.5億美元,實際到資16.8億美元。臺資農業項目數和利用臺資額繼續位居全國第一。</p>
<p>  我省已有漳浦、漳平永福、莆田仙遊、三明清流4個國家級臺灣農民創業園。截至今年1月,累計有378家臺資農業企業、10家臺灣農民個體工商戶入園創業,引進臺資4.6億美元。</p>
<p>  廈門臺灣水果銷售集散中心、霞浦臺灣水産品集散中心等一批臺灣農産品集散中心建設加快推進。閩臺農産品貿易規模由2005年的0.62億美元擴大到2010年的5.96億美元,同比增長8.6倍。 </p>
<p>  目前,我省正加快海峽兩岸(福建)農業合作試驗區建設,全力推動閩臺農業合作跨越發展。</p>
<p>  閩臺區域合作如火如荼</p>
<p>  “一天一個億”,“一天一個樣”。平潭綜合實驗區積極探索“共同規劃、共同開發、共同經營、共同管理、共同受益”的兩岸合作新模式,一大批重點基礎設施工程全速推進。</p>
<p>  在被列入國家“十二五”規劃和海西《規劃》後,平潭開放開發上升為國家戰略。</p>
<p>  福建省委、省政府把平潭開放開發作為貫徹中央對臺決策部署的重要抓手和海西建設的戰略突破口,舉全省之力,全力推進平潭開放開發。</p>
<p>  去年12月,平潭海峽大橋、漁平高速公路全線貫通,平潭告別“孤島時代”,至福州車程縮至80分鐘。平潭海峽大橋通車時間比原計劃提前了9個月,漁平高速提前了15個月,生動地演繹了“平潭速度”。</p>
<p>  目前,平潭澳前海峽高速客滾碼頭各項建設作業加快推進。6000多噸的高速客滾船“海峽號”已停泊在港,力爭8月份開通對臺海上快捷航線。屆時,嵐臺行程只需3小時左右。</p>
<p>  同時,平潭啟動了以對臺為重點的特色産業發展引擎——</p>
<p>  電子産業方面,總投資73億元的臺資協力科技産業園項目已于5月動工。冠捷工業園項目總投資16.4億美元,將建設液晶面板及上下游配套共10家企業;</p>
<p>  新能源産業方面,加快大練島、草嶼島海上測風等前期工作,大力發展海上風電等;</p>
<p>  教育文創産業方面,由臺灣世新大學和福建師大合作舉辦的福建海峽學院去年已招收第一批學生。平潭大學的4個二級學院和職教園區明年秋季將建成招生;</p>
<p>  ……</p>
<p>  不僅是平潭綜合實驗區,我省兩岸區域合作試點建設不斷延伸。2010年,廈門經濟特區擴大到全市,對臺合作空間大幅提升。啟動福州保稅區對臺商離岸金融試點,新台幣現鈔兌換試點擴大到全省,兩岸區域性金融服務中心加快構建等。</p>
<p>  閩臺經貿交流成效顯著</p>
<p>  統計數據顯示,去年我省共吸引臺資項目458項,同比增長31.6%;實現對台貿易首次破百億美元,達103.89億美元,同比增長48.58%。今年前4個月,全省新批臺資項目139個,合同臺資8.11億美元,同比增長76.7%,實際利用臺資10.99億美元,同比增長53.7%;實現進出口貿易額36.77億美元,同比增長10.06%。 </p>
<p>  伴隨著這些亮眼的數字,閩臺經貿交流往來捷報頻傳——</p>
<p>  首個海峽兩岸合資産業投資基金獲准在閩設立,目標規模200億元,投向海西重要基礎設施建設、有良好發展前景的未上市企業和閩臺産業合作項目;</p>
<p>  由福建貿促會簽發的全國貿促系統首份ECFA原産地證書,福州檢驗檢疫局簽發的全國質檢系統首份ECFA原産地證書,同日在福建誕生,見證了兩岸進入“ECFA元年”的重要時刻;</p>
<p>  廈門市兩岸金融中心建設指揮部正式揭牌成立,拉開了高效建設兩岸金融服務中心的序幕;</p>
<p>  兩岸合作建設的首個海峽電子商務産業基地在福州正式開園;</p>
<p>  ……</p>
<p>  去年以來,我省積極落實貨物貿易早期收穫計劃,主動對接兩岸産業搭橋計劃。首次進口臺灣大米,實現繼零關稅進口臺灣水果後兩岸農産品貿易又一突破;興業銀行開展人民幣與新台幣雙向兌換;臺灣國泰産險、富邦産險在閩設立的分公司相繼開業;簽訂《閩臺口岸通關物流資訊平臺合作協議》,與臺灣口岸資訊平臺率先實現對接;繼續加強石化、汽車、精密機械、LED、電子五大産業對接;辦好“518”等涉臺經貿展會。 </p>
<p>  閩臺直接往來越發熱絡</p>
<p>  我省依託兩岸“小三通”,積極拓展多種兩岸直接往來形式,已成為大陸對臺通航模式最多、往來最頻繁的主通道和前沿平臺。</p>
<p>  去年,我省先後開通福州、廈門至花蓮,福州至澎湖的空中客運直航航線,以及福州、廈門至臺北的全貨運航線;福州、廈門機場往返兩岸航線覆蓋島內主要機場,泉州成為兩岸空中直航新航點;福州成為大陸首個與臺灣開展快遞業務的航點。</p>
<p>  去年,閩臺空中直航每週往返120個航班,全年運送旅客53.9萬人次,同比增長2.38倍;海上直航貨物吞吐量1856.6萬噸,運送集裝箱67.6萬標箱,同比增長17.69%;客滾直航運送旅客2.6萬人次。</p>
<p>  隨著閩臺直接往來日益熱絡,我省積極打造“海峽旅遊”品牌,啟動閩臺鄉村遊;組織大陸東南六省和臺灣422家景區、108家企業,成立海峽旅遊景區大聯盟等。</p>
<p>  此外,首批7家臺灣律師事務所在福州、廈門設立代表機構;閩臺緣博物館、湄洲媽祖廟被列入國臺辦批准的首批“兩岸交流基地”;媽祖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設立;首次大規模整理出版的閩臺族譜文獻《閩臺族譜叢刊》正式出版發行……閩臺各領域交流日益深化。 </p>
<p>  淺淺的海峽,承載的已不再是鄉愁,而是親緣,是商機,是共贏。兩岸民眾在鄉情、親情、友情的交流中,不斷推動兩岸交流合作向更廣範圍、更大規模、更高層次邁進。</p>
分享到:
編輯:趙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