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論壇官方網站 -- 第二屆焦點相關新聞

臺灣記者眼中海峽論壇:釋放思想 真誠重民生

時間:2010-06-22 15:20   來源:東南網-海峽導報
<P align=center><IMG id={13911FCA-084E-4F9C-9FEE-B39A8388CFA2} src="./W020100622667762054770.jpg" OLDSRC="W020100622667762054770.jpg" /></P>
<P class=pictext align=center>《聯合報》資深記者林琮盛</P>
<P>  海峽論壇作為兩岸之間規模最大的民間交流盛會,越來越吸引臺灣媒體人的目光。臺灣媒體記者如何看待海峽論壇?他們有怎樣的全新體驗?大陸記者特約了一批臺灣記者給我們供稿,或接受我們採訪,聊聊他們在海峽論壇期間的全新感受,從中可以了解海峽論壇在臺灣的影響力及評價。</P>
<P align=center><SPAN></SPAN></P>
<P>  <STRONG>《聯合報》資深記者林琮盛:一個釋放思想的場合</STRONG></P>
<P>  不管是大陸或臺灣,民眾對於不熟悉、沒接觸過的人、事、物,總會抱持著某種 “先天性的偏見”,以自己的價值觀去判斷或審視對方的行為,一旦雙方對於彼此的行為出現認知差距,就會出現誤解,當誤解不適時進行溝通和了解時,“先天性偏見”就會出現“沉默螺旋”效應:原先的誤解成為既定事實,甚至被妖魔化。</P>
<P>  不可諱言,儘管兩岸交流日益密切,但基層老百姓對於彼此的隔閡和認知,仍存在著無形的天花板。因此,深入和擴大基層交流,必成為兩岸“融冰”的前提。</P>
<P>  兩岸的歷史糾結,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化解開的。在本次採訪中,個人很樂見,有一個海峽論壇的交流平臺,至少讓兩岸民眾有一個“腦力激蕩”的機會:不管對方的意見是否中聽、是否能接受,但這是一個去衝擊彼此既定思考、理解雙方思考的重要場合。</P>
<P>  撇開“統獨”意識、個人喜好、價值觀差距不談,理解,正是目前兩岸雙方亟須建立的支柱,尤其是交流已成為兩岸和平發展的基礎。</P>
<P>  以我在大陸駐點採訪數年的經驗,身旁已結識了不少大陸好友,儘管觀念、思考模式、認知仍存在一定的差異,但這不損及我和大陸友人之間的友誼。甚至,我們也能相互理解對方的立場和想法。</P>
<P style="MARGIN: 0px">  因此,透過海峽論壇的機會,我相信,當臺灣和大陸民眾彼此認識的朋友越多,彼此理解的程度也將加深,“和平”也更能在兩岸之間,結下更完美的果實。(林琮盛)<TRS_PAGE_SEPARATOR></TRS_PAGE_SEPARATOR></P>
<P align=center><IMG id={19156FA7-F647-407B-ABF5-6062E7441494} src="./W020100622667762060600.jpg" OLDSRC="W020100622667762060600.jpg" /></P>
<P class=pictext align=center>“今日新聞網”記者莊雨琳</P>
<P>  <STRONG>“今日新聞網”記者莊雨琳:難忘論壇志願者</STRONG></P>
<P>  對廈門早就嚮往,尤其是琴島鼓浪嶼,更是心中此生必到之所的首選。這次因為採訪第二屆海峽論壇,首度前來廈門,對廈門各級單位承辦如此盛大論壇的動員能力,留下深刻的印象。</P>
<P>  “海峽青年論壇”、“中華情海峽緣綜藝晚會”、“海峽論壇大會”、“兩岸僑聯和平發展論壇”、“兩岸航空運輸發展圓桌會議”……拿到活動表,一會兒在心中展開拉鋸、思考著絕對不能錯過哪些精彩論壇的採訪工作,一會兒又納悶,這麼多元的論壇內容、這麼緊湊的活動安排,沒有經過事先精密的部署安排和演練,怎麼可能把任務圓滿完成?忙碌的採訪行程之餘,我用心上的余光來觀察投入第二屆海峽論壇的工作團隊,驚喜發現,在快節奏的論壇各項活動中,他們的遊刃有餘、他們的體貼週到。</P>
<P>  有些説不出名字的論壇團隊服務夥伴,總是給我們這些來自臺灣、在論壇中來來去去的記者,最貼心的服務和最動人的眼神:職工論壇上那位引薦福建省總工會副主席趙志偉、協助完成專訪的姑娘;中醫藥發展合作研討會上幫忙提供詳細論文資料的大哥;而論壇大會上,守在記者坐席區大門口提供志願服務的漂亮女大學生,我知道,你拉開那扇重重的門,不會比我輕鬆多少。</P>
<P style="MARGIN-TOP: 0px; MARGIN-RIGHT: 0px">  當然,還有許許多多陪了我們好多天、噓寒問暖的大學生,像是梨梨、建飛、……而讓我印象更為深刻的是,這邊的年輕人不一樣,團隊工作和單打獨鬥,樣樣都難不倒。這樣的人才加上幹才,不正是迎向未來的絕佳“軟實力”嗎?!(莊雨琳)<TRS_PAGE_SEPARATOR></TRS_PAGE_SEPARATOR></P>
<P align=center><IMG id={7C7F04A6-C56A-4956-85E8-2AE6C8AAC1E4} src="./W020100622667762066061.jpg" OLDSRC="W020100622667762066061.jpg" /></P>
<P class=pictext align=center>東森財經臺記者劉姿麟</P>
<P>  <STRONG>東森財經臺記者劉姿麟:聽到了真誠的聲音</STRONG></P>
<P>  海峽論壇大會上,賈慶林主席的致辭,讓東森財經臺記者劉姿麟收穫很多。她説,賈慶林主席提到要多聽臺灣基層的聲音,尤其是中南部的聲音。這代表,大陸很有誠意要了解臺灣。劉姿麟表示,雖然兩岸交流往來密切,但其實很多大陸朋友還是不太了解深層次的臺灣,尤其是中南部這一塊,而很多臺灣民眾對大陸也沒有那麼了解。</P>
<P style="MARGIN-TOP: 0px; MARGIN-RIGHT: 0px">  劉姿麟指出,這次論壇來了更多基層的民眾,尤其是中南部民眾,他們到大陸走走、看看,她衷心希望,借由這個活動,能對彼此有更深層次的了解。(導報記者 張燕娟 採訪)<TRS_PAGE_SEPARATOR></TRS_PAGE_SEPARATOR></P>
<P align=center><IMG id={60156830-3E0C-4FE9-A2AC-E6BC6A19110A} src="./W020100622667762065310.jpg" OLDSRC="W020100622667762065310.jpg" /></P>
<P class=pictext align=center>“中視”記者簡幸玲</P>
<P>  <STRONG>“中視”記者簡幸玲:海峽論壇很民生</STRONG></P>
<P>  “兩岸航空的票價,島內民眾非常關注,真的希望今後價格能多降點,現在還是有點貴”,在兩岸航空運輸發展圓桌會議現場,“中視”新聞部採訪中心的記者簡幸玲認真地對記者説。</P>
<P>  在她看來,這次海峽論壇的很多分論壇都很民生、很實用,兩岸航空運輸發展圓桌會議最後送出降價10%-15%的“禮包”,這跟兩岸民眾的切身利益都是息息相關的。</P>
<P>  當記者的經歷,讓她親身感受到兩岸關係不斷朝良好方向發展,大陸釋出的善意也越來越多,這一點讓她感到很欣慰,也很高興。</P>
分享到:
編輯:程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