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論壇官方網站 -- 第三屆焦點

臺灣輿論積極評價大陸惠臺新舉措

時間:2011-06-14 09:53   來源:新華網
<style type="text/css">

</style>
<p>  大陸有關部門負責人12日在海峽論壇上宣佈了一系列惠臺新舉措後,得到臺灣輿論積極評價。13日出版的臺灣主要報紙紛紛辟出大塊版面進行報道和解讀。開放“個人遊”、便利臺胞入出境、增加兩岸航班航點等舉措受到輿論普遍歡迎,認為這將極大促進臺灣經濟,進一步便利兩岸交流合作。</p>
<p>  13日出版的臺灣《中國時報》《聯合報》《經濟日報》《工商時報》《旺報》等,均以頭版頭條加專題或專版的方式,詳細介紹大陸惠臺新舉措的具體內容。各項舉措中,開放個人遊和降低臺胞簽注費用成為各報關注重點。多家報紙還辟出專版,對個人遊為臺灣各行各業帶來的商機進行解讀。</p>
<p>  “這大概是兩岸交流以來,最具體、最多臺灣人受惠的措施”,臺灣《中國時報》的一篇文章這樣評述降低簽注費用給臺灣民眾帶來的好處。該報表示,這是廣大臺商和大陸有關部門相互理解、共同努力的結果。費用的降低,將有利臺商和民眾到大陸經商或旅遊,“絕對是件好事”。</p>
<p>  臺灣《經濟日報》引述臺灣鳳凰旅遊董事長張金明的分析認為,“個人遊”將使臺灣各行各業都受惠,觀光客一下飛機即需要交通、餐飲、住宿、購物等各項服務,因此零售、飯店與運輸業是最看好的三大行業。而且“個人遊”消費檔次高,高檔餐廳、百貨公司等都將受惠。“光看最近很多計程車司機想考導遊證照,就是最好的證明。” </p>
<p align="center"><img alt src="http://mat1.gtimg.com/news/imgcss_article_qq/tmblog_logo_act1.gif" /></p>
<trs_page_separator>
</trs_page_separator>
<p>  臺灣《工商時報》援引相關數據表示,自2008年7月18日到今年5月底為止,“陸客”來臺觀光人次達到234萬。而“個人遊”啟動後,臺灣每年直接收益將達90億元(新台幣,下同),周邊收益可高達300億元。</p>
<p>  臺灣《聯合報》的報道説,希望兩岸旅遊交流能不斷取得進展,最後能方便到“買張機票就可以來”。該報還列舉了臺灣各地旅遊業者為迎接“個人遊”旅客所作的各種準備工作,包括備妥簡體功能表、趕制兩岸“用語不同”對照表等。</p>
<p>  具有臺灣特色的旅館業經營方式——民宿(家庭旅館)正在加快與大陸同業的合作,以吸引個人遊客。據報道,宜蘭縣民宿發展協會5月底與廈門鼓浪嶼家庭旅館協會結成兄弟會,雙方在網路互留連結網址。目前宜蘭不少民宿業者已接到大陸游客的諮詢電話。</p>
<p>  為保證“個人遊”順利實施,此間媒體還呼籲兩岸有關方面加強協調合作,保證旅遊安全。臺灣《聯合晚報》12日發表文章表示,臺灣方面應進一步加強旅遊安全管理、資訊提示和預警工作,同時與大陸建立緊急處理機制。兩岸應進一步加強旅遊保險一體化對接,建立災害預警、應急救援與事故處理的常態化合作機制。(記者林甦)</p>
<p align="center"><img alt src="http://mat1.gtimg.com/news/imgcss_article_qq/tmblog_logo_act1.gif" /></p>
分享到:
編輯:徐維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