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論壇官方網站 -- 嘉賓風采第三屆

雷佳唱響復興之歌 海峽論壇吹來“新國風”

時間:2011-06-01 14:18   來源:千龍網
<style type="text/css">

</style>
  6月12日,一股從清新音樂中傳來的“新國風”將吹向第三屆海峽論壇。總政歌舞團獨唱演員,國家一級演員,著名歌唱家雷佳,將在 “海峽兩岸青年交流音樂會”上一展歌喉,並將在廈門與來自臺灣的范逸臣、許景淳等嘉賓,共同唱響復興中國傳統文化的 “復興之歌”。
<p>  第三屆海峽論壇將於6月11日至17日在福建召開,參會總人數將超過1萬人。“復興之歌雷佳海峽兩岸青年交流音樂會”是本屆海峽論壇的重要活動之一。音樂會由“海峽論壇組委會”主辦,“中華五十六民族之歌組委會”協辦,“九州文化傳播中心”承辦。 </p>
<p>  <strong>雷佳海峽論壇演繹“新國風”</strong> </p>
<p>  雷佳,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歌舞團獨唱演員,國家一級演員,著名歌唱家,全國青聯委員,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解放軍藝術學院音樂學碩士。</p>
<p>  雷佳的演唱兼民族、美聲、戲曲之美,涵渾大氣,靈秀韻致,曾經被格萊美獎評委會委員Joshua Cheek譽為“最中國的聲音”。雷佳結合自己多年的積累和不斷精進的方向,逐漸明確了自己未來音樂的發展方向“新國風音樂”。 </p>
<p>  “新國風”,“國風”出自《詩經》,是傳統文化的精華,是我國古代文藝寶庫中璀璨的明珠。“國風”中的周代民歌以絢麗多彩的畫面,反映了勞動人民真實的生活,表達了他們爭取美好生活的信念,是我國現實主義詩歌的源頭。 </p>
<p>  如果説“國風”體現的是民族和傳統,那“新”則體現時代和時尚。根據這個定位,“新國風音樂”將採取多種結合現代新傳媒、新藝術的手法,來展示傳統音樂的純美。實際上,從小就受戲曲熏陶的雷佳,骨子裏流露著一種古典氣息,在雷佳的藝術生涯中,她也特別鍾情傳統文化的一些音樂及表演。“新國風音樂”也成為雷佳發乎內心的藝術選擇和摯愛。 </p>
<p>  10年前,首都劇場中國第一部小劇場歌劇《再別康橋》誕生,雷佳飾演鍾情于傳統文學以及傳統建築藝術的林徽因。隨後,還演過歌劇《米脂婆姨綏德漢》,這部歌劇由著名作曲家趙季平作曲,劇中原汁原味的陜北傳統民間風情,被雷佳到位的表演展示得淋漓盡致。 </p>
<p>  所以,“新國風音樂”早就是雷佳音樂的本質屬性、核心內涵,並已經獲得各界的認可。</p>
<p>  2008年,雷佳主唱的《中華56民族之歌》專輯被作為“國禮”贈送給參與北京奧運會的各國政要和使節;在萬眾矚目的2009年國慶六十週年慶典上,雷佳和著名歌唱家戴玉強一起領唱了一首氣壯山河的《領航中國》。 </p>
<p>  2009年11月開始,雷佳領銜中國歌劇《木蘭詩篇》開啟全球巡演之旅。這部由著名歌唱家彭麗媛首演的傑作,如今已經傳到了第二代手裏。雷佳主演的“木蘭”,在彭麗媛的悉心傳授下,咬字、吐詞、運腔等戲曲技巧深入其中,與民族聲樂互為依託,當代中國歌劇的精華被完美地表達出來。&nbsp;&nbsp;</p>
  2009年11月,雷佳主演的大型歌劇《木蘭詩篇》赴日本進行文化交流演出,開創了日本國內直播中國歌劇演出的先河。雷佳成功挑戰“無擴音”演出,讓日本觀眾見證了中國歌劇的魅力。2010年9月,《木蘭詩篇》助陣俄羅斯“漢語年”,雷佳在俄羅斯最高藝術殿堂馬林斯基劇院成功“無擴音”演出,這是該劇院兩百多年的歷史中,首次有中國劇目上演,演出結束後,雷佳等藝術家被授予“卓越藝術家獎”,該獎項是由俄羅斯歌劇靈魂人物捷傑耶夫親筆簽名並頒發。
<p>  由此,雷佳領銜演出的歌劇《木蘭詩篇》成為首部在國際舞臺上“無擴音”演出的中國歌劇。</p>
<p>  <strong>雷佳和臺灣歌手共牽“音樂橋梁”</strong> </p>
<p>  “復興之歌雷佳海峽兩岸青年交流音樂會”,是本屆海峽論壇中重要的一項文化交流活動。音樂會中,雷佳作為大陸唯一參與的獨唱演員,將代表大陸青年,用獨唱、合唱等多種形式,演唱10余首在兩岸膾炙人口的歌曲。&nbsp;&nbsp;</p>
  據了解,音樂會將分成兩個部分,即“兩岸情緣情”與 “兩岸情緣緣”。在“情”的部分中,除了演唱多首代表中國傳統文化的歌曲之外,還將演唱一首根據林徽因詩詞改編的作品小提琴、鋼琴、女聲交織演繹的《一首桃花》。記者獲悉,在《一首桃花》的表演過程中,雷佳將在現場與嘉賓和觀眾互動,贈送一份有關於林徽因的秘密禮物,屆時將在現場揭開禮物的謎底。《一首桃花》的表演中,著名小提琴演奏家李傳韻,將為雷佳助陣。
<p>  此外,雷佳還將牽手臺灣著名藝人、《海角七號》男主角的范逸臣,合作演唱一首臺灣民歌《那魯灣情歌》。 </p>
<p>  在演唱會“兩岸情緣緣”的部分中,將突出“樂緣”與“藝緣”。在這個部分中,雷佳將與臺灣嘉賓許景淳合作演唱《天頂的月娘》等歌曲以及獨唱《蘆花》等。 </p>
<p>  <strong>兩岸“音樂活化石”牽手廈門</strong> </p>
<p>  福建南音是比崑曲更古老的中國傳統藝術。被稱為音樂文化的“活化石”,唐代琵琶普遍用撥子且是橫抱姿勢,福建南音至今保持這一遺制。不久前,福建南音剛剛正式被評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産。 </p>
<p>  八部和音,則是讓臺灣“原住民”布農人蠻聲海內外的音樂活化石。“八部合音”即布農人傳統的“祈禱小米豐收歌”。每年11—12月之間,布農人舉行小米播種祭,為了祈求小米豐收,族群裏的男子圍成一圈,一起合唱“祈禱小米豐收歌”。歌聲一開始,其實只有四部合音,但當音域高到某一個層次時,出現了八個不同的音階,因此被世人稱為“八部合音”。八部合音由偶數位的布農男性圍圈演唱,只有旋律卻無歌詞,沒有樂器與舞蹈,保留了人類進化過程中最原始的歌唱形式。 </p>
<p>  在復興之歌雷佳海峽兩岸青年交流音樂會上,臺灣著名音樂人王宏恩合作的臺灣《八部合音》將與雷佳演唱的南音形成強烈的呼應。 </p>
<p>  <strong>用時代的方式復興傳統文化</strong> </p>
<p>  “我想保留民族的文化,把它真正的東西挖掘出來,讓更多的喜歡它、傳承它。”“很多流行歌曲也有中國民族文化因素,這是很好的開端,希望我們的民族音樂能夠有更多人了解。只有真正喜歡,才能傳承。”雷佳接受記者採訪時這樣表示。 </p>
<p>  “雷佳代表大陸青年歌唱演員、代表總政歌舞團的青年演員,舉辦這次海峽兩岸青年交流音樂會,有一個很重要的使命,就是要打響復興傳統文化的口號。唱響復興傳統文化的復興之歌,在流行文化橫行的當今社會非常重要。她不僅要用歌聲傳承傳統,更重要的是要用這一代的青年人願意接受的方式,把傳統文化的真善美帶到人們的內心裏。” 談到雷佳這次的活動,總政歌舞團副團長李福祥言語中滿是期望。 </p>
<p>  另據本次活動的總導演央視著名導演夏雨透露,本次音樂會的主題曲“復興之歌”,將由著名詞曲作家精心打造。整體的演出將圍繞復興傳統文化的深層底蘊,充分展示雷佳“新國風音樂”的純美內涵,將為兩岸民間的交流,尤其是傳統文化層面的互相了解,打開一扇大門。 </p>
<p>&nbsp;</p>
分享到:
編輯:陳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