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論壇官方網站 -- 網站第一屆

[新華網]兩岸檢驗檢疫交流合作進入快車道

時間:2009-05-19 17:04   來源:新華網
<P>&nbsp;&nbsp;&nbsp; 新華網福州5月19日電 <STRONG>題:兩岸檢驗檢疫交流合作進入快車道 </STRONG></P>
<P>&nbsp;&nbsp;&nbsp; 新華社記者 許雪毅 李寒芳 </P>
<P>&nbsp;&nbsp;&nbsp; 中國國家質檢總局18日正式發佈《關於進一步支援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的意見》,支援福建在加強兩岸動植物檢驗檢疫等方面先行先試。有關官員和學者認為,兩岸檢驗檢疫交流合作已經進入快車道,有助於兩岸在下半年就相關議題協商達成協定。 </P>
<P>&nbsp;&nbsp;&nbsp; 目前,海協會和海基會已經達成共識,將在第四次會談裏,就農産品檢驗檢疫、標準檢測與認證合作等協議進行協商。國家質檢總局副局長魏傳忠接受記者採訪時説,“當前兩岸之間最受關注的是農産品檢驗檢疫、加快通關速度、互相認可標準方法、在檢疫處理措施上共同合作把關等,需要儘快對接,加強合作。” </P>
<P>&nbsp;&nbsp;&nbsp; 在此間舉行的海峽論壇上,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主任王毅宣佈了八項具體方案,其中的“擴大對臺産品採購”“加強兩岸農業合作平臺建設”等內容都需要兩岸檢驗檢疫交流與合作的保障和助力。 </P>
<P>&nbsp;&nbsp;&nbsp; 隨著兩岸“三通”的實現,兩岸大交流局面讓兩岸檢驗檢疫合作變得日益迫切。廈門市副市長黃菱説,目前廈門市和臺灣臺中市已實現貨運直航,一些臺資企業反映,他們進口帶有樹皮的原木時,需要在臺中市拼櫃,而目前臺中的相關機構達不到大陸的規定,辦理不了出入境檢驗檢疫證,需要兩岸攜手解決。 </P>
<P>&nbsp;&nbsp;&nbsp; 為適應新形勢的要求,大陸加快推動兩岸檢驗檢疫交流合作步伐。5月17日,大陸首個兩岸農産品檢驗檢疫技術中心在廈門掛牌,將開展兩岸農産品檢測與科研攻關,為拓展兩岸農業交流和經貿往來提供更有力的技術支撐。 </P>
<P>&nbsp;&nbsp;&nbsp; 此次,國家質檢總局出臺進一步支援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的20項措施,提出支援駐閩直屬檢驗檢疫機構在兩岸人員往來衛生檢疫、攜帶物及交通工具檢疫、生産企業設備搬遷舊機電備案、動植物和動物植物産品檢疫等方面,探索建立新的工作機制和管理辦法,探索建立閩臺食品農産品檢驗檢疫緊密合作機制,支援和鼓勵優良動植物種苗從福建口岸進出,加快相應的檢疫隔離設施建設,支援開展兩岸有機産品認證體系互認研究,等等。 </P>
<P>&nbsp;&nbsp;&nbsp; “在保證生物安全的情況下,最大限度地實現兩岸農産品等貨物的大交流、大交換,使兩岸貿易更繁榮,這方面,兩岸檢驗檢疫的合作有較大的發展空間。”福建檢驗檢疫局局長高玉潮説。 </P>
<P>&nbsp;&nbsp;&nbsp; “我覺得這很好。”在福建仙遊種植甜柿的臺胞阮拓仁説,他很關注農産品藥物殘留的檢測,兩岸檢驗檢疫的交流合作,對兩岸人民的身體健康大有好處。 </P>
<P>&nbsp;&nbsp;&nbsp; 福建省社科院研究員陳萍接受記者採訪時説:“在為臺灣農産品開闢綠色通道、加強兩岸農産品檢驗檢疫合作方面,福建已積累了相當經驗。現在兩岸可以就更深入的問題進行探討,比如臺灣的場地認證不一定受承認,他們的貨物出口到第三地受到限制,這可以通過兩會協商、合作,找到解決辦法。” </P>
<P>&nbsp;&nbsp;&nbsp; 魏傳忠説,兩岸的對外貿易都涉及産品的品質、安全、衛生、包裝、反欺詐、身體健康、防止疫病傳染等諸多方面,針對當前國際金融危機對企業造成的影響,如何保障人民身體健康的同時加快通關放行速度,改革現有的檢驗檢疫模式,促進兩岸貿易發展,是當前兩岸都面臨的重要課題。 </P>
<P>&nbsp;&nbsp;&nbsp; “今年下半年,國家質檢總局將赴臺共同召開動植物檢驗檢疫的技術交流會議,提出下一步合作的意見。”魏傳忠説。</P>
<P><BR>&nbsp;</P>
分享到:
編輯:楊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