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論壇官方網站 -- 報紙第三屆

【福建日報】廈門海滄:建設對臺交流合作先行區

時間:2011-06-13 14:50   來源:福建日報
<style type="text/css">

</style>
<p>  在廈門海滄臺商投資區,最大的企業是臺企,最多的商人是臺商,臺資已經成為支撐海滄經濟發展的半壁江山;保生大帝吳真人、開臺王顏思齊……這一個個與海滄有著千絲萬縷聯繫的文化符號,經過歲月的積澱,已深深滲透到臺灣民眾的日常生活中。</p>
<p>  因臺而設,因臺而興。地處東南沿海的海滄,作為全國最大的臺商投資區,在兩岸交流中,一直扮演著“橋頭堡”和“先鋒隊”的角色。</p>
<p>  昨日上午,第三屆海峽論壇的重要活動——海峽兩岸中醫藥博物園區奠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于文明,國家宗教局副局長蔣堅永,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黨政局局長賀之軍,廈門市副市長潘世建,海滄投資區管委會主任、區長鄭雲峰以及國家、省、市、區衛生、民宗等部門領導,臺灣中華中草藥生技發展協會、臺灣保生大帝信仰總會等臺灣嘉賓參加奠基儀式。首屆廈門海滄名優特品購物周暨海滄油畫村藝術品交易中心也于昨日啟動。這標誌著海滄在建設對臺交流合作先行區方面又邁出了一大步。</p>
<p>  <strong>慈濟文化香飄兩岸</strong></p>
<p>  保生大帝懸壺濟世,兩岸民眾景仰情深。海滄,是臺灣僅次於媽祖的第二大民間信仰——保生大帝信仰的發源地之一,在臺灣,保生大帝分靈廟達370座以上,信眾近500萬人。</p>
<p>  2006年以來,海滄依託青礁慈濟祖宮這一載體,已經成功舉辦了四屆保生慈濟文化節,在海峽兩岸乃至海內外産生了強烈反響,前來海滄的臺灣同胞逐年增多,層次越來越高。</p>
<p>  尤值一提的是,2010年,海滄區組團赴臺開展“庚寅年保生大帝神像赴臺灣巡遊暨海峽兩岸保生慈濟文化節活動”,這是兩岸保生慈濟文化節首次在臺灣舉辦,也是保生大帝神像千年來首次赴臺灣本島巡遊,沿途所到之處,萬人空巷,臺灣信眾紛紛焚香擺案,頂禮膜拜……此次活動為兩岸文化交流揭開歷史新頁。</p>
<p>  在本屆海峽論壇期間,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主任王毅表示,大陸方面已確定六處新設海峽兩岸交流基地,海滄青礁慈濟宮名列其中;而保生慈濟文化節,自2006年舉辦以來,已連續五年成為國臺辦對臺交流重點項目。慈濟文化成為海滄構築對臺交流前沿陣地、拓展對臺文化交流的一張燙金名片。可以説,海滄的保生慈濟文化已經走出海滄,成為海峽兩岸共同的精神財富。</p>
<p>  千百年來,歌仔戲以其特有的穿透力和感染力打動了一代又一代的閩南人。在第二屆保生慈濟文化節上,歌仔戲藝術家、臺灣第一苦旦廖瓊枝率弟子40多人抵達青礁慈濟宮義演,開海滄與臺灣兩地歌仔戲交流之先河。在青礁慈濟宮保生大帝神像赴金門、澎湖及臺灣本島巡遊時,廈門閩南歌仔戲團也應邀隨行義演,受到臺灣戲迷的熱情歡迎。</p>
<p>  此外,四屆文化節書畫展共收到了來自臺灣、金門的書畫家的數百幅作品;2006年底,海滄書畫協會組織赴金門交流;2007年8月,海滄本土原創油畫運抵金門展出;臺灣原住民在海滄演唱八部合音……一個個交流與互動開啟了海滄對臺文化交流的嶄新篇章。</p>
<p>  <strong>經貿往來蔚為大觀</strong></p>
<p>  借助保生慈濟文化,海滄已構築起兩岸交流的橋梁。正如廈門市委常委、海滄臺商投資區黨工委書記、海滄區委書記鐘興國所説:“我們將牢記總書記的囑託,更加凸顯對臺交流前沿地位,自覺在全省全市的發展大局中,找準定位、謀劃發展、履行責任,真正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p>
<p>  文化搭臺,經貿唱戲。通過舉辦保生慈濟文化節等活動,海滄産生了招商引資的“羊群效應”和財富集聚的“洼地效應”。海滄與海內外,尤其是與臺灣地區的經貿往來已蔚為大觀。</p>
<p>  一組數字頗具説服力。至2010年底,海滄區臺資企業154家,佔外企數的34.6%;臺企投資總額44億美元、合同利用臺資33.6億美元、實際利用臺資29.9億美元,分別佔全區外資投資總額、合同利用外資、實際利用外資的42.8%、50.9%和54.5%;在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臺企接近20%,産值比重達到38%,貢獻稅收超過10億元,翔鷺石化、正新海燕和正新實業三家臺資企業年納稅在億元以上……</p>
<p>  春華秋實。隨著海滄新港區、新工業區、新市區“三新”建設的加速推進,兩岸的經貿交流,已經從最早的第二産業,逐漸向第三産業拓展,東方高爾夫、廈門長庚醫院……這些在海滄落地生根、不斷茁壯成長的臺資現代服務業企業,已經成為海滄的一張張燙金名片。</p>
<p>  第三屆海峽論壇期間,新陽街道與臺中市北區賴興裏簽訂了合作意向書。協議的簽訂是兩岸鄉鎮交流取得的實質性結果,海滄與臺灣鄉鎮的交流將更加頻繁。</p>
<p>  其實,早在去年的海峽論壇上,海滄街道和臺東縣的達仁鄉、延平鄉、池上鄉就已實現了鄉鎮對接,新陽街道與臺中市賴興裏、賴旺裏結對。今年2月24日,海滄街道與臺東延平鄉簽訂了《兩岸農貿産品交流採購合作意向書》,就引進臺東農貿産品達成了初步協議。</p>
<p>  據了解,引進的農産品主要是延平鄉出産的鳳梨以及梅醋、梅醬、梅乾等,産地來自延平鄉“松林梅自然生態農場”。該農場採用自然農業法耕作,保證了産出的梅子都是純天然有機食品。</p>
<p>  在今年4月召開的海滄區臺商座談會上,海滄投資區管委會主任、區長鄭雲峰與各位臺商代表進行“零距離”溝通,親切交流,表示海滄將與臺資企業共同努力,將該區打造成各方面更好、臺味更濃的臺商投資區。</p>
<p>  日前,在接受採訪時,廈門長庚醫院行政中心臺籍特助何國豪一語道出了大多數臺商的感受:“海滄的文化和臺灣同根同源,我們在這裡沒有背井離鄉之感,到這裡投資興業十分放心。海滄,已成為我們的第二故鄉。”</p>
<p>  海滄,全國最大的臺商投資區,與臺灣之間地緣近、血緣親、文緣承、商緣連、法緣循……有著對臺優勢的海滄,在構建兩岸交流平臺的過程中,不斷彰顯對臺特色,致力於兩岸經貿交流、文化交流,積極推進基層黨際交流、增強了臺灣同胞對祖國大陸的歸屬感和認同感,已經成為兩岸交流的“橋頭堡”。</p>
<p>  <strong>相關連結</strong></p>
<p>  <strong>海滄名優特品購物周昨日啟動</strong></p>
<p>  昨日,借力海峽論壇的東風,海滄區啟動首屆廈門海滄名優特品購物周,進一步彰顯汽車、油畫、瑪瑙、滋補品、禮品等海滄特色商業街的影響力,為該區商貿業發展營造更好氛圍。</p>
<p>  據介紹,“十一五”期間,伴隨海滄新港區、新工業區、新市區“三新”建設的強力推進,第三産業特別是商貿業得到了較快發展,形成了馬青路汽車4S店一條街、興港路油畫一條街、東孚瑪瑙街、興港路滋補品一條街和禮品城等廈門乃至福建一批知名特色商業街。</p>
<p>  此次活動由海滄區政府和廈門市商務局主辦,共設一個主會場及四個分會場,啟動儀式放在主會場油畫一條街,馬青路汽車4S店一條街等其餘四個專業街設分會場,同步舉辦為期七天的優惠展銷活動。</p>
<p>  <strong>海滄五條特色商業街</strong></p>
<p>  海滄油畫一條街:發軔于1994年,現已建成馬青路永信花園油畫街、興港油畫村和中滄油畫産業基地三大産業集聚區。區內共有油畫企業、畫室、畫廊500多家,從業人員近7000人。2010年海滄區美術産業總産值約3.5億元,年産油畫近450萬張(幅),已躋身全國三大商品油畫出口基地。去年,兩岸三地近千名畫家共同創作960米油畫長卷《江山如此多嬌》,促進了兩岸文化界的交流。</p>
<p>  海滄汽車4S店一條街:是離廈門本島最近、島外最大的汽車4S店聚集地。目前,沿馬青路的汽車4S店一條街逐漸成形,已建和在建汽車4S店項目13個,總用地規模約13萬平方米,代理汽車品牌15個,包括寶馬、賓士、雷克薩斯、英菲尼迪、謳歌、沃爾沃、路虎、捷豹、馬自達、福特、豐田等高、中端品牌。</p>
<p>  海滄東孚瑪瑙一條街:現有瑪瑙企業143家,其中,東埔村瑪瑙加工廠(含個體)89家,其餘的主要分佈在山邊村、過坂村、洪塘村、蓮花村等。轄區瑪瑙企業主打産品為手鐲,高端産品有雕飾,其餘有戒指、項鍊等。</p>
<p>  海滄滋補品一條街:位於興港路未來海岸係的藍水郡小區,與在建的區體育中心相對,與廈門出口加工區相鄰,是未來海滄新城的重要區域。該街共有110間商鋪,面積5500平方米。主要經營蟲草、燕窩、人參、鹿茸四大項目及其他中藥材滋補品。</p>
<p>  海滄禮品城一條街:位於海滄新城中心區域,臨近10萬平方米海滄體育中心,該街共有95間店面,面積7336.01平方米,經營數千種優質産品,其中不少商品還是全國馳名品牌。海滄禮品城一條街被授予“福建省級特色商業街”等稱號。(文/阮美玲 圖/林廣明 周讚家)</p>
分享到:
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