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論壇官方網站 -- 關注海西

賈慶林:共推海西建設 福建要大膽先行先試

時間:2009-05-19 09:37   來源:福建日報
<P align=center><FONT face=宋體> <IMG src="./W020090519347987039072.JPG" border=0 OLDSRC=W020090519347987039072.JPG /></FONT></P>
<P align=center><FONT face=楷體_GB2312>5月14日,賈慶林參觀福州“三坊七巷”。 福建日報記者 常剛/攝 </FONT></P>
<P align=left>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近日在福建調研時強調,要充分發揮統一戰線和人民政協的優勢和作用,凝聚各方智慧,形成強大合力,共同推動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BR><BR>  14日至18日,賈慶林和隨行的全國政協副主席兼秘書長錢運錄等,在福建省委書記盧展工、省長黃小晶、省政協主席梁綺萍的分別陪同下,先後來到福州、莆田、泉州、廈門、漳州等地,深入企業生產車間、臺灣農民創業園、街道社區、市場商鋪、港口碼頭,就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進行調研。 <BR><BR>  <STRONG>“將海西建設成為經濟持續發展、文化更加繁榮、綜合競爭力不斷增強、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的和諧區域” <BR></STRONG><BR>  調研期間,賈慶林聽取了福建省委、省政府的工作匯報。他說,近年來,福建大力推進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經濟實力邁上了新臺階,改革開放取得了新進展,社會事業實現了新進步,幹部群眾展現了新面貌,他對近年來福建各項事業取得的新成績予以充分肯定。他勉勵福建牢牢抓住國家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歷史機遇,扎實做好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的各項工作,努力將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成為經濟持續發展、文化更加繁榮、綜合競爭力不斷增強、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的和諧區域。 <BR><BR>  <STRONG>“進一步擴大社會投資,注意發揮好政府投資‘四兩撥千斤’的杠桿作用” <BR></STRONG><BR>  在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和影響下,如何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是賈慶林十分關心的問題。在福建保蘭德箱包皮具有限公司、福建聯合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廈門市商業銀行等企業,賈慶林向企業負責人詳細了解企業的生產、經營、外貿狀況,向一線工人詢問收入、工作、生活情況,同大家共商發展大計。他說,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今年是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經濟發展最為困難的一年。當前,我國經濟運行出現了積極變化,整體形勢好于預期,但企穩回升基礎尚不穩固。我們要認真貫徹中央關于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一係列政策措施,奮力實現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任務。 <BR>  <BR>  賈慶林指出,小城鎮一頭連著農村,一頭連著城市,加快小城鎮建設對于開拓國內市場特別是農村市場、促進農民工就業以及帶動城市資金、人才、技術、信息等生產要素向農村流動具有重要意義,要積極培育小城鎮的經濟基礎,切實抓好小城鎮的建設規劃,發揮好市場機制和政府投資的導向作用,進一步加快小城鎮建設步伐。他強調,在擴大內需的過程中,要進一步擴大社會投資,注意發揮好政府投資“四兩撥千斤”的杠桿作用,支持社會資本投向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領域,鼓勵企業增加研發和技改投資。 <BR><BR>  <STRONG>“努力建成一個既有產業競爭力又有輻射帶動力的經濟帶” <BR></STRONG><BR>  最近,國務院發布了《關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幹意見》。如何認真貫徹《意見》精神,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是賈慶林此次調研的一個重點。他來到惠安臺商基地、漳浦臺灣農民創業園和泉州宏漢制衣有限公司、友達光電(廈門)有限公司、漳州燦坤實業有限公司等臺資企業,並與臺商座談,仔細了解福建和臺灣的產業合作情況。 <BR><BR>  賈慶林強調,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有利于福建省進一步發揮比較優勢,實現又好又快發展;有利于完善沿海地區經濟布局,推動海峽西岸其他地區和臺商投資相對集中地區發展;有利于加強兩岸交流合作,推進祖國和平統一大業。他勉勵福建按照《意見》要求,大膽先行先試,加快建立兩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區,推動兩岸雙向投資,提高農業合作水平,擴大金融合作成果,加大旅遊合作力度;高起點規劃和建設,提升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的質量和效益,加快建設現代化基礎設施,提升兩岸產業對接層次,大力培育新的增長點,努力建成一個既有產業競爭力又有輻射帶動力的經濟帶。 <BR><BR>  調研期間,賈慶林專程看望了福建省政協、統戰部機關幹部和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他指出,統一戰線是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重要法寶,參加人民政協的各黨派團體和各族各界人士是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重要力量。(新華社記者 張景勇 福建日報記者 潘繡文) </P>
分享到:
編輯:陳葉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