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論壇官方網站 -- 關注海西

福州實踐海西戰略係列綜述之一:先行先試走前頭

時間:2009-05-18 08:28   來源:福州日報
<P>  改革開放以來,福州相繼被國家確定為臺商投資區、海峽兩岸直航試點口岸、海峽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臺胞落地辦證口岸,是祖國大陸對臺優惠政策覆蓋面最廣、兩岸合作交流最活躍的地區之一。 </P>
<P>  2004年來,一個以福建為主體、涵蓋周邊區域、對應臺灣海峽的“海峽 <BR>西岸”概念,在中國區域版圖上漸漸清晰。5年來,作為海西“門戶”,福州充分發揮對臺區位優勢、人緣優勢、政策優勢,在兩岸交流交往中先行先試,引領風騷,實現了多個突破和“第一”。而這一切,無不深深烙上海西的印記。 <BR><BR> <STRONG> 對臺政策優勢日益明顯 <BR></STRONG><BR>  作為全國首批對外開放的沿海港口城市之一,福州在推動對臺政策先行先試方面是有作為的。早在2001年,福州馬尾就與馬祖簽訂了具有歷史意義的兩岸合作協議——《兩馬協議》,率先形成了“兩馬先行”的格局。 <BR><BR>  從當年的一年98個航次,到後來一周2個固定航班,再發展到每天都有4個航班,“兩馬”航線今非昔比。開放大陸居民赴臺旅遊之後,“兩馬”航線又延伸至基隆,“臺馬輪”每周穿梭兩岸。如今,馬尾—馬祖—基隆,已成為兩岸民眾熱切期盼的旅遊黃金線路。 <BR><BR>  “兩馬”航線延伸到臺灣本島後,航班從“一進一出”增加到“三進三出”,旅客數量呈快速增長趨勢。據統計,僅今年1月至4月,往返“兩馬”的旅客就達3.6萬余人,是去年全年的一半。 <BR><BR>  在福州,對臺工作先行先試從來都是摸索著積極前進的:2002年5月,福州市組織向馬祖島供水,實現了53年來祖國大陸首次對臺灣地區供水;2005年,在國臺辦公布對臺部分農產品實行“零關稅”政策後,福州市率先促成了首批臺灣農副產品直航登陸銷售,創造了兩岸農產品貿易的“福州模式”;2006年,福州市又率先實施了擴大臺灣農產品、加工品準入及零關稅種類和范圍,率先恢復兩岸漁工勞務合作,率先實行臺灣居民在大陸申辦個體工商戶等優惠政策;去年11月,海協會與海基會達成兩岸“三通”的4項歷史性協議,福州市被確定為兩岸客運包機航點、兩岸直航港口、兩岸大陸方面郵件封發局;去年12月15日,實現了榕臺貨運直航和兩岸通郵。3天後,福州—臺北直航客機首航。 <BR><BR>  第十一屆海交會開幕在即,福州市對臺先行先試政策又有新動作:5月16日,兩岸郵件總包直封關係啟動儀式在福州舉行,這意味著,今後福建省寄往馬祖的特快郵件(EMS)、航空及水陸路郵件,都將在福州匯集後經由“兩馬”航線直接運往馬祖。這也是繼去年12月15日大陸與臺灣地區實現直郵以來,兩岸“三通”的新發展。 <TRS_PAGE_SEPARATOR></TRS_PAGE_SEPARATOR></P>
<P>  <STRONG>榕臺經貿合作不斷深化</STRONG> <BR><BR>  為了進一步發揮省會城市服務全省的重心和輻射作用,福州市在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中,提出要建設科學發展和兩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城市,並在全市范圍內組織開展了“解放思想、四求先行”大討論。 <BR><BR>  如何建設先行城市?圍繞這個問題,很多幹部群眾在討論中認為,福州打造榕臺經貿合作先行平臺應提速快進。事實上,自1984年引進落地第一家臺資企業、1989年設立臺商投資區以來,福州已憑借獨特的地緣優勢,吸引越來越多的臺資企業前來投資。 <BR><BR>  截至目前,福州市累計批準臺資企業1966家(不含第三地),合同臺資金額35.82億美元,實際利用臺資21.63億美元,臺資企業總產值超過700億美元。目前,福州已批準的臺商投資項目平均規模已超過200萬美元,其中投資1000萬美元以上的臺資企業達70多家。 <BR><BR>  值得一提的是,落戶福州的臺資企業已覆蓋工業、林業、農業、建築業、商貿業、房地產業和服務業,並從勞動密集型產業逐步轉向電子、汽車、精密儀器等高科技領域。如今,全市產值上億元規模的臺資電子信息企業達25家,其中捷聯電子產值在2004年就躍居全國外企第二十六位、福建省第一位,冠捷電子、華映光電、東南汽車連續7年進入“全國500強外資企業排行榜”,產業支撐作用日益增強。 <BR><BR>  在推進榕臺農業合作方面,福州市在1997年率先設立海峽兩岸(福州)農業合作實驗區。2005年上半年,福州市臺灣農民創業園開始籌建。去年底,福州市提出要堅持以海峽兩岸(福州)農業合作試驗區建設為依托,加快建設福清臺灣農民創業園等“八大園區”為主體的榕臺農業合作示范基地,繼續鼓勵外商和臺灣農民到園區投資創業。據統計,目前福州市累計批準臺資農業項目435個,實際利用臺資3.4億美元,居全國9個試驗區第二位。 <BR><BR>  2002年成功舉辦的福州商品金門展銷會,邁出了海峽兩岸經貿交流由間接單向交流向直接雙向交流轉變的第一步。而去年海交會期間,臺灣地區包括金馬澎共23個縣市來榕參展,首次實現了來大陸參展的臺灣縣市基本覆蓋全島。同時,福州市與臺北市還簽署了《加強交流合作共同聲明》,為密切榕臺經貿往來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 <BR><BR>  此外,為依法保障臺胞權益,福州市積極做好臺資企業和臺商的服務工作,及時協調解決臺資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並認真落實臺商子女在福州入學的有關政策,制定出臺了《臺商子女入學暫行規定》,有效解決了臺商子女在榕就學問題。 <BR><BR>  <STRONG>榕臺交流交往全面拓展 <BR></STRONG><BR>  近年來,榕臺交流交往日益頻繁,特別是在文化、藝術、科技、學術、體育等方面的交流活動,伴隨著臺胞回大陸探親熱潮更加興起。不論是官方的,還是民間的,榕臺交流交往都得到了全面拓展。 <BR><BR>  2006年4月,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一行抵達福州,展開福建祖地行。此後幾年,鬱慕明、鄭昭明、蕭萬長、江丙坤、林豐正等臺灣重要人物或知名人士,都先後率團來榕訪問過。據不完全統計,自2002年以來,由臺灣重要人物或知名人士率領的來榕交流訪問團共50多批、1800多人次。 <BR><BR>  去年12月14日,應中共福州市委員會的邀請,中國國民黨高雄縣委員會福州訪問團一行31人抵榕參訪,翻開了榕臺交流交往新篇章。此次高雄與福州開展黨際交流活動,雙方達成了許多共識並簽訂相關協議,這在福州市是第一次。 <BR><BR>  在民間交流方面,《兩馬協議》簽訂以來,榕臺兩地連續成功舉辦了七屆“兩馬同春鬧元宵”活動,並成功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連江縣媽祖文化旅遊節、閩王金身巡安金門、海峽兩岸佛教(福州鼓山)文化交流等民間民俗文化交流活動也得到持續開展。這兩年,中國福州海峽兩岸合唱節、海峽兩岸城市青年創新論壇、榕臺青少年夏令營等一批精品文化活動的成功舉辦,更是增進了兩岸人民的友誼和感情,也增強了兩岸同胞的文化認同感。 <BR><BR>  實踐海西戰略5年,是福州在全國發展中的戰略地位明顯提升的5年,是福州對臺先行先試的領域不斷拓展的5年。歷史的車輪還在滾滾向前,福州仍在路上:積極向中央爭取特殊優惠政策,推動福州成為對臺政策先行先試的實驗區。(福州日報 記者 劉復培)</P>
分享到:
編輯:陳葉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