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yle type="text/css">
</style>
<font style="font-size: 12pt" size="1"> 六月鷺島,繁花似錦。第三屆海峽論壇隆重開幕,這場迄今為止兩岸規模最大、參與人數最多、參與界別最廣泛、涉及范圍最廣的民間交流盛會,兩岸民眾參與的熱情一年比一年高漲,特別是,臺灣各界鄉親踴躍報名參加本屆論壇,參會總人數已經超過1萬人。據了解,參加論壇重要配套活動兩岸特色鄉鎮交流對接活動的兩岸民眾80%是來自基層,110對兩岸特色鄉鎮參與對接活動。海峽論壇的“民間性、草根性、廣泛性”定位,已經獲得兩岸基層民眾的高度認同,繼政黨交流、社團組織交流之後,兩岸基層民眾已然成為兩岸交流合作的主角。</font>
<p> <strong>先作了解</strong></p>
<p align="left"> 昨天中午,廈門翔鷺國際大酒店樂音回旋,場面溫馨。兩岸特色鄉鎮代表聯誼餐會宴開百席,兩岸基層鄉鎮代表共圍一桌,一邊是臺灣客人,一邊是福建鄉鎮代表,一落座,有的互相遞送名片,有的相互點頭致意。“大家坐到一起,是有緣,要好好惜緣。”一位臺灣鄉鎮代表如是說。 </p>
這次兩岸鄉鎮代表除了參加特產展銷、臺灣特色廟會外,將會參加多場活動。除了兩岸特色鄉鎮代表聯誼餐會外,還將參加兩岸漁業特色鄉鎮對接活動,代表們將分赴各對接鄉鎮進行考察交流。“接下來幾天,我們可以有機會再加深認識,以後可以常來常往。”談到兩岸特色鄉鎮交流對接活動,好幾個臺灣基層代表都認為這樣的活動很好,不會讓人感覺到是一面之交,而是可以廣交朋友的場合。
<p> 來自臺灣宜蘭礁溪鄉的許先生剛和福安市曉陽鎮的代表坐在一桌時還有些局促。餐敘行將結束時記者問他:“現在互相有些了解了嗎?”他說,還行啊,我們有交流。原來,許先生在宜蘭是做茶葉的,“我上廈門中山路,一看茶葉店開滿街,看來做這行競爭挺激烈的。”許先生說,“我還是先來看看,作些了解,也想到各地看一下,看有什麼契機。如果茶葉不好做,可以做別的嘛。” </p>
<p> 兩岸特色鄉鎮交流對接活動就是創造這樣的機會:讓兩岸基層民眾相互接觸,相互了解,進而尋找合作的商機,並在交流合作中增進感情,實現雙贏。 </p>
<p align="left"> <strong>有備而來</strong></p>
<p align="left"> 自從海峽論壇舉辦以來,“擴大民間交流、加強兩岸合作、促進共同發展”已經成為論壇鮮明的主題,兩岸基層民眾希望借助海峽論壇這一兩岸民間交流平臺,進行更深入更有成效的交流與合作,使之成為凝聚兩岸民間智慧、惠及兩岸民眾的大舞臺。 </p>
<p> 臺灣中華文化經貿交流發展協會理事長黃春林和總幹事許忠俊穿行于席間,給新認識的朋友遞名片寒暄。一直在做兩岸文化經貿交流推動工作的他倆,經常往返于兩岸間。“我們這次帶來了七八個項目,包含農產品深加工、魚類養殖等幾個方面,我們有一個草莓項目是與泉州市合作的,明天我們就要過去進一步洽談。” </p>
<p> 黃理事長介紹說,這次要求來參加論壇的臺灣鄉親很多,但只能過來一部分,南部鄉親會多點。“臺灣南部民眾以前跟外界接觸較少,現在過來一看,感覺就是不一樣。”他認為兩岸鄉親就應該互相接觸,多作了解,他相信以後的機會會越來越多,交流會越來越好。 </p>
<p> 頭一回來參加論壇的徐莉女士是高雄鼎鼎有名的“徐記醬鴨”老板,“徐記醬鴨”是臺灣三大最具風味和知名度的醬鴨。“打算來開店嗎?”“那可不一定,主要是來作考察了解,大陸是每一年每一個月都不一樣,發展很快。將來也可以往品牌加盟店這方面考慮。” </p>
<p> 有心而來,有備而來,參加海峽論壇的臺灣基層鄉鎮代表帶著自己的想法和合作的意願而來,兩岸特色鄉鎮交流對接活動就是為滿足臺灣基層民眾需求而開設的,這樣貼心的安排大受歡迎。 </p>
<p align="left"> <strong>開花結果</strong></p>
<p align="left"> 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新形勢下,如何讓兩岸民眾分享成果,如何推動兩岸鄉鎮的深度對接和基層民眾的大交流?兩岸特色鄉鎮交流對接活動對此進行了有益的嘗試。 </p>
<p> 在去年的第二屆海峽論壇上,臺灣101個鄉鎮、500多名鄉鎮市民代表,與福建107個鄉鎮簽訂了117項交流合作協議,內容從農漁業種養到農產品加工生產,從鄉村旅遊到工商貿易,從文化名鎮名村到特色資源保護開發,從人員往來到項目合作,林林總總。如今這些項目有的已經付諸實施,有的正在加緊推進。 </p>
<p> 三明市是兩岸特色鄉鎮交流對接活動的直接受益者。第二屆海峽論壇期間,三明與臺灣方面簽署了63個交流合作協議和經貿項目。一年來,兩地鄉鎮溝通頻繁,聯係密切,三明共收獲18個落地項目,在現代農業新技術新品種、產業開發與建設、鄉鎮項目經銷等方面受益匪淺。 </p>
<p> 兩岸鄉鎮合作的持續推進為清流臺灣農民創業園的發展注入新動力。據創業園管委會介紹,僅2010年,創業園就引進臺企14家,截至目前,落戶創業園的臺企達48家,總投資1.85億美元,現已逐步形成了以花卉苗木培育種植為主的發展格局,並被列為了“海峽兩岸科技產業合作基地”。 </p>
<p> 在昨天下午舉行的兩岸漁業鄉鎮對接交流座談會上,並不養魚的臺灣苗栗縣大湖鄉鄉長陳永福卻出現在現場,他與清流縣嵩溪鎮的代表坐在了一起。“清流與我們那里的氣候、生態相似,水質非常好,還有溫泉,非常適合發展觀光農業。”陳永福已經去過一回了,對清流的印象非常好。陳永福的設想是,先發展水果種植等農業項目,再向觀光產業發展。 </p>
通過對接,讓兩岸基層鄉鎮民眾進行面對面的直接交流,既是推動兩岸關係深入發展的新思路,也為兩岸關係的發展奠定了廣泛的民意基礎,而在這樣的交流與合作中,兩岸基層民眾始終是主角,因為只有他們知道自己需要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