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論壇官方網站 -- 評論反應·第三屆

信俗文化搭橋 海峽論壇促兩岸通“心”

時間:2011-06-10 17:04   來源:中國新聞網
<style type="text/css">

</style>
<p align="center"><img alt oldsrc="W020110610616803668707.jpg" src="./W020110610616803668707.jpg" /></p>
<p align="justify"><font face="楷體_GB2312">&nbsp;&nbsp;&nbsp;&nbsp;6月10日,臺灣普通民眾乘坐“新金龍”號通過廈金航線直航抵達廈門,參加即將于6月11日至17日在福建各地舉行的第三屆海峽論壇。中新社發&nbsp;王東明&nbsp;攝</font>&nbsp;</p>
<p>  中新社福州6月10日電&nbsp;題:信俗文化搭橋&nbsp;海峽論壇促兩岸通“心” <br />
<br />
  中新社記者&nbsp;羅欽文 <br />
<br />
  繼閩臺佛教文化交流活動周9日晚在福州揭幕後,媽祖文化活動周10日又在“媽祖故鄉”福建莆田湄洲島登場,上演百家臺灣南部媽祖宮廟祭拜媽祖、兩岸媽祖信俗物品展示、媽祖文化圖片展、兩岸“保護世界遺產、弘揚媽祖文化”學術研討會、第二屆海峽兩岸媽祖歌曲青年歌手大獎賽頒獎晚會等一幕幕精彩大戲。 <br />
<br />
  如果加上端午節里在福建石獅提前舉辦的閩臺對渡文化節暨蚶江海上潑水節民俗活動,我們可以發現,為第三屆海峽論壇拉開序幕、暖身助勢的,正是凸顯閩臺同根同源、一脈相承的信俗文化。&nbsp; <br />
<br />
  實際上,前兩屆海峽論壇,也是以閩臺信俗文化的突出代表——媽祖文化鋪路,率先啟動論壇活動,彰顯海峽論壇民間性、草根性和廣泛性的鮮明特點。 <br />
<br />
  媽祖文化發源于福建莆田湄洲島,源遠流長,遠播海內外。目前,世界各地共有媽祖分靈宮廟5000多座,信眾兩億多人,其中臺灣就有超過80%的民眾信仰媽祖,3900余座媽祖宮廟遍布島內。媽祖信仰已是臺灣地區最大的民間信仰,深深扎根在臺灣民眾生活當中;而今,兩岸媽祖文化交流十分熱絡,引領兩岸民間交流的大發展。 <br />
<br />
  在與臺灣隔海相望的福建,媽祖文化、閩南文化、客家文化、關帝文化、陳靖姑文化、大聖文化等種種盛行閩臺兩地的民間信仰和文化,已經成為海峽兩岸交流合作的重要橋梁與緊密紐帶。這在本屆海峽論壇上得到更為充分的體現。 <br />
<br />
  閩南人移居臺灣為最多,遍布臺灣絕大部分地區,不僅帶去方言,也帶去閩南人的生活習慣、宗教信仰、民間信仰、民間藝術、民居建築等,代代傳承,迄今仍相同或相近。如今,臺灣講閩南話的有1700萬之多,由此可窺見閩南文化對臺灣有著強大的輻射作用,對臺灣同胞有著強大的吸引作用。 <br />
<br />
  因此,泉州舉辦的閩南文化節今年首次納入海峽論壇,舉辦閩臺對渡文化節暨蚶江海上潑水節、閩南民間歌舞會演、兩岸老人老戲老弦友交流展演、南音交流演唱會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吸引更多臺胞前來互動交流。此間閩南文化研究專家稱,閩南文化蘊含的“和合思想”,是增強與臺灣同胞凝聚力、促進兩岸通“心”的保證。 <br />
<br />
  此外,陳靖姑文化節、關帝文化節也首次亮相海峽論壇。隨著閩臺兩地陳靖姑文化交流持續不斷,兩岸信眾對臨水夫人陳靖姑的崇拜,已逐漸發展成為促進社會和諧的健康信仰。“緣係關帝,和諧兩岸”,作為臺灣目前900多座關帝廟祖廟、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東山關帝廟,在向臺灣弘揚關帝文化、增進兩岸骨肉情誼、推動兩岸合作交流等方面擔當重任,產生了不可估量的效應;東山關帝文化節也成為了兩岸合作交流的大平臺。 <br />
<br />
  “兩岸交流,歸根到底是人與人的交流,最珍貴的是兩岸同胞心與心的溝通。”海峽論壇以信俗文化搭橋,進一步增進臺胞對“根、祖、脈”的認知,使兩岸同胞實現面對面的交流、心與心的溝通。(完) <br />
</p>
分享到:
編輯:楊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