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論壇官方網站 -- 評論反應第二屆

海峽論壇基層互動折射兩岸交流縱深發展

時間:2010-06-24 16:28   來源:新華網
<P>  23日,臺南縣佳裏鎮農會監事石水南收拾行李,從廈門啟程回臺南,等待著他的是24日在臺灣的另一場活動:剛剛在第二屆海峽論壇“做客”的他,將回臺南“做東”迎接山東的乳牛考察團。</P>
<P>  正在此間舉行的第二屆海峽論壇,官員、精英固然受到媒體關注,石水南這樣的“草根”力量也“不甘示弱”:逾萬名臺灣嘉賓中,來自基層的約佔80%,來自中南部的鄉親約佔60%。海峽論壇搭建了一個由“草根”唱主角的大舞臺,兩岸“草根”日漸頻繁地既“做客”又“做東”,折射了兩岸交流不斷向縱深發展的良好態勢。</P>
<P>  和石水南一樣,很多“草根”群體是第一次參加海峽論壇,有的甚至是第一次來大陸。首次“登陸”的臺灣嘉義縣阿里山鄉樂野村前任村長武建剛告訴記者,他“做客”的資格還是“搶來”的,因為“分給阿里山鄉10個名額,但是想來的人遠遠超出這個數目”。</P>
<P>  去年,兩岸人員往來達到540萬人次。大陸居民赴臺交流參訪和旅遊突破93萬人次,首次來大陸的臺灣民眾達33萬人次。在本屆海峽論壇上,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主任王毅預計,今年大陸赴臺遊客將突破100萬人次,兩岸相互人員往來將超過600萬人次。</P>
<P>  這其中,包括臺灣鄉鎮長、鄉民代表會主席、村里長在內的“草根”力量受到重視。對他們,大陸方面再拋“橄欖枝”。在本屆海峽論壇大會上,賈慶林説:“我們熱誠歡迎他們能夠到大陸走一走、看一看,增進對大陸經濟社會發展的直接了解,增加與大陸同胞的直接接觸。”王毅也表示:“我們願意繼續為臺灣更多基層民眾,特別是從沒有到大陸來過的臺灣同胞,創造參訪機會,提供這方面的便利。”</P>
<P>  在此背景下,“草根”身影活躍在海峽論壇各個活動現場:漳州和臺灣的村里長在“十姓百村(鄉鎮)”宗親對接活動中實現村與村“親密接觸”;臺灣新竹縣代表團一行與武夷山市、建陽市及有關鄉鎮、學校進行交流、座談、合作。</P>
<P>  引人關注的是,800多名兩岸鄉鎮代表參加了海峽兩岸鄉鎮對口交流會,達成了100多項合作協議,內容包括結為友好鄉鎮、經貿合作、文化交流、旅遊開發、農業開發等。</P>
<P>  “我們村有高山茶、高山咖啡、竹筍等農特産品,龍大村也生産竹筍等,希望通過交流多一個銷售通路,對彼此村裏的經濟有所幫助。”35歲的武建剛説。</P>
<P>  此次,武建剛代表樂野村和三明永安市貢川鎮龍大村村主任李先華簽署了合作協議。在他看來,協議只是一個開始。他説:“下一次有機會我想帶更多村民來這裡。反正路也不遠,從阿里山到臺中再到金門,通過廈金航線到廈門,前後也就五個小時。”</P>
<P>  和石水南一樣,“做客”後的武建剛已經迫不及待萌生了“做東”的意願,在龍大村受到熱情接待的他盛情邀請龍大村村民回訪樂野村。對此,龍大村主任李先華熱烈響應:“之前我們沒去過臺灣,現在彼此都留了聯繫方式,下一次我們就到他們那裏去考察,商議農業合作項目。”</P>
<P>  “臺灣的農業發展特別好,很多經驗值得大陸學習。”“你上次只是經過臺南,下次請你專程到我們西港鄉看看,需要什麼材料,我們農會可以提供。”三明市明溪縣綠海淮山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肖茂德今年1月剛去過臺灣,和臺南縣西港鄉農會理事長邱憲榮聊起來特別有話説。</P>
<P>  “海峽論壇為基層提供了一個交流平臺。”臺灣鄉鎮市民代表會聯合總會秘書長劉冠雄説,“促成兩岸鄉鎮對接以後,希望他們建立感情,作為未來促進發展的原動力。因為民意能夠讓政策更有貼近性,兩岸人民的心聲都是一樣的。”</P>
<P>  “兩岸交流,貴在交心。”中國國民黨阿里山鄉黨部民眾服務社理事長許榮鎮説,“當初我第一次來大陸,心裏怕怕的,怕語言不通,怕生活不習慣,對這裡百姓的親和度不了解。後來我發現,臺灣和這裡很相似,而且我每次來都能感覺到大陸在改善,感覺很好。”</P>
<P>  此次由於天氣“攪局”,臺灣鄉里長們參訪三明周邊鄉鎮的一些活動受阻。但許榮鎮卻從中看到了大陸的另一面。“三明沙縣碰到罕見水災,當地政府官員東奔西跑,又要救災,又要安排兩岸交流活動,很認真,很辛苦,讓我們很感動。”他説。</P>
<P>  許榮鎮發現,他除了自己更全面了解大陸之外,很多大陸百姓也“更知臺”。他説:“大陸一些學生、小朋友原來對臺灣的印象不是那麼深,和我們接觸以後,覺得臺灣人很親切,大家彼此可以化解一些沒必要的誤解和防備,真誠相處,對兩岸互動是很有利的。”在他看來,“兩岸之間,政治歸政治,民間歸民間。民間的交流會融化政治的僵硬。”</P>
<P>  福建省社科院臺灣研究所所長吳能遠説:“兩岸交流重點在基層,鄉鎮是其中最重要的力量。我們鼓勵臺灣同胞來大陸多看看多走走,也鼓勵大陸同胞多到臺灣去,彼此之間多增加了解和認知。兩岸‘草根’多做客也多做東,有利於推動兩岸關係持續不斷地向縱深發展。”</P>
分享到:
編輯:楊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