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論壇官方網站 -- 評論反應第二屆

面對面的溝通 心與心的交流

時間:2010-06-24 09:04   來源:SRC-83
<P>  6月19日,第二屆海峽論壇在福建隆重揭幕。19日至25日,在主會場廈門以及福建其他8個設區市,近30場系列活動分別舉辦。6月,一個論壇,牽動兩岸目光,讓海峽西岸成為當之無愧的主角。</P>
<P>  論壇還在籌備階段的時候,主辦方即向臺灣各界特別是基層民眾發出誠摯邀請:“期待6月能在臺胞祖地相聚。”邀請得到熱烈回應,臺灣基層民眾、中南部鄉親、少數民族同胞和民間社團人士熱情參與,人數超過以往。不僅如此,海峽論壇也被島內媒體視為新聞盛宴,有超過80余家媒體的百餘名記者參會,媒體總數為上屆的兩倍多。</P>
<P>  論壇最大的亮點在於其民間性、社會性和廣泛性。2009年5月,首屆海峽論壇召開,在一水之隔的臺島吹拂春風,約8000名臺灣鄉親與會。時隔一年,規模擴大,萬名臺灣鄉親參與,其中來自基層的約佔80%,來自中南部的約佔60%。本屆海峽論壇活動內容豐富,比首屆論壇新增10個交流界別,兩岸民眾互動更加充分。有島內媒體如是描述:“這是一場更加盛大的兩岸民間交流嘉年華。”在這場盛大的兩岸民間交流嘉年華里,許多臺灣鄉親是第一次參加,他們有尋根謁祖的,有懇親訪友的,有旅遊覽勝的,也有比賽競技的,八閩大地上,聽鄉音敘鄉情,各得其所。氣氛的熱絡與愉快依舊,變化在於交流人數的增多、交流領域的拓展。 </P>
<P>  如此變化,兩岸民眾看在眼裏,喜在心頭。臺灣同胞80%的祖籍地在福建,閩臺一衣帶水、血緣相親。然而,“咫尺之隔,竟成海天之遙”,1949年後,海峽兩岸對峙長達數十載。政治的隔絕與分離卻由個體命運來承擔,人為的阻隔多少帶來心靈的疏離,這一切,原非兩岸民眾所願見。如果了解那一段特殊的歷史背景,就不難讀懂今天兩岸民眾對於通暢交流的渴望和驚喜。面對面的溝通,誤解可以消弭;心與心的交流,偏見定能遁形。大陸到底怎樣?臺灣人到底怎樣?讓兩岸同胞親身來感受一下吧。多一回碰面,多一次交流,多一份共識,看似量的變化,累積的卻是兩岸長久和平的民意基礎。</P>
<P>  論壇的主題為“聚焦民生,惠澤兩岸”,兩岸嘉賓敘親情,也共話發展,這在兩岸民眾的眼裏,又是驚喜。閩臺資源優勢互補,合作空間本來廣闊,然而曾幾何時,臺當局的“禁足令”卻捆住了兩岸合作雙贏的腳步。捆得住腳步,卻捆不住心意。近年來,臺灣局勢發生重大變化,兩岸交流合作的步伐越來越大、越來越快,特別是國務院支援海西建設文件的頒布,新機遇來了,閩臺生活經濟圈不再是空想。“此心安處,便是吾鄉”,越來越多的臺胞西進,在海西的大發展中找到機會、實現夢想。未來海西在政策上如何先行先試?兩岸産業如何進一步對接?海峽論壇成為兩岸經貿合作和兩岸合作交流政策研討的平臺。兩岸民眾和基層業者表達見解,使兩岸的政策更契合實際,兩岸合作更趨深入和良性,最終受益的還是兩岸民眾。</P>
<P>  細數往昔,不難看出,海峽論壇上兩岸民眾驚喜的背後,其實是對兩岸交流交往來之不易現狀的珍視和深深的贊同。讀懂兩岸間的每一次驚喜,更重要的是讀懂兩岸民眾的心意,還有對未來的期許。(李煒娜) </P>
分享到:
編輯: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