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是一個王朝崩潰和政治轉向的時期,特別引人注目。研究這個時期的中國鄉村,不但會弄清一些造成中華帝國統治體系衰敗的力量和因素,或許還能提供一些解釋後續歷史發展的有用線索。
書札因私密性、唯一性和高度的個性風格,以及洋洋灑灑的意趣,已成為現代人關注的一個藝術門類。
唐氏著作在大陸的出版,是當代儒家“魂兮歸來”奇跡般的重大文化事件,又如種子與大地,兒子與母親,遊子與故鄉一樣,樸素而自然。
我們真誠希望,“新紅學派”的人物,能夠服從真理,改弦更張;同時我們更寄希望於廣大讀者,能夠獲取正確的觀念和認識,還一個乾乾淨淨的《紅樓夢》。
中國人為了自己的嗜好散盡財産,晩年藏書不幸散失,但這種事情大多是先前不以為慮,盡全力收集書籍、作藏書志,又翻刻善本,與其説是為了使自己的藏書以貽後世,不如説是由於藏書家內心夙願的驅動。
飲茶有道,藝茶有術,中國人是最講精神的。中國茶文化中所體現的儒、道、佛各家的思想精髓,物質形式與意念、情操、道德、禮儀結合之巧妙,確實讓人嘆為觀止。
重新梳理胡適《紅樓夢》版本考證過程的邏輯順序,重新檢驗他的最後結論,看看聚集了那麼多的人力物力的紅學事業究竟在什麼地方出了毛病,才是求得紅學的發展和突破的真正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