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楷模鄭承鎮:20年救助400名流浪兒
 
 
  來源:      日期:2007-08-21 11:12

 

 

   新華網濟南8月16日電(記者董學清、趙仁偉)今年60歲的濟南市民鄭承鎮自1987年以來20年如一日,堅持收留、幫助社會流浪兒,經過他救助的流浪孩子已有400多人。目前,仍有9名因失去父母、無家可歸的孩子留在他身邊生活、上學。

  鄭承鎮幼年失去父母,小時候曾有過流浪的辛酸經歷。1987年的一天,鄭承鎮在火車站附近閒逛,一個十幾歲的流浪孩子向他乞討,鄭承鎮頓生憐愛之心,將小孩帶回家。當鄭承鎮千方百計找到孩子在平陰縣的農村老家時,焦急萬分的孩子父母激動地給他下跪,說“孩子遇到了貴人”。鄭承鎮感到特別自豪,此後便走上了救助流浪兒的道路。

  直到如今,鄭承鎮仍然堅持每天晚飯後到大街上溜達,看到流浪的孩子就領回家,能聯係上家人的就想方設法送回去,聯係不上家人的就留在身邊自己撫養。目前,鄭承鎮僅有20多平方米的平房里共住著9個孩子,其中7個已經在上學,2個是前幾天剛從大街上帶回來的。

  鄭承鎮說,根據他的觀察,前些年發現的流浪孩子多是由于家庭困難、無人管教,而這兩年與家長鬧矛盾、離家出走的“網癮少年”越來越多,這些孩子因迷戀上網,思想上產生偏差,在無錢上網的情況下很容易學壞,這一社會現象令人擔憂。

  鄭承鎮還發現,未成年人違法犯罪活動越來越多,而且行為越來越惡劣。以前都是小偷小摸,現在發展到動不動就搶劫、殺人。鄭承鎮說:“法制觀念在他們頭腦中是個空白,在課本上學不到。這些流浪的孩子在外遊蕩,對社會是個巨大的危害。”

 

資料圖片

  鄭承鎮說,他之所以能20年不間斷地救助流浪兒童,除了自己的堅持外,來自社會方方面面的幫助也給了他極大的鼓舞,讓他感受到“愛心接力”產生的巨大力量,使他對救助流浪兒童越來越有信心。

  鄭承鎮多年來一直沒有穩定的工作,濟南市民政部門了解到他的事跡後,為他特批辦理了低保。目前,每月的2205元低保金,使他和流浪孩子的基本生活費有了保證。

  如今,老鄭身邊的孩子已分別在附近的制錦市小學、北坦小學、錦纏街小學上學。這幾個學校的領導主動找上門來,不但為這些沒有戶口的流浪孩子破例辦理了入學資格,還免除了他們的學雜費。此外,每個周六上午和周日下午,濟南大學“兵媽媽”愛心團和濟南市幼兒師范學校的學生志願者都來到家里給孩子們輔導文化課。

  鄭承鎮說:“幫助我的人太多了。一家煤店每年給我們免費供應兩噸煤,冬天的取暖問題就解決了;電信公司給我們辦理了優惠服務,每月交50元話費,電話可以隨便打,與全國各地家長聯絡就沒問題了;每年春節,各界僅贈送來的花生油就有十幾桶,吃穿都很充裕。最讓我高興的是,現在孩子們學習都很努力,以後他們肯定會有一個好的出路。”

  有一些人勸鄭承鎮,說救助是政府的責任,他不必再那麼操勞了。可鄭承鎮認為,這麼大的事光靠政府不行,需要全社會都伸出溫暖之手,在關鍵時候拉這些流浪孩子一把。他說:“比起政府的救助站,像我這種民間家庭更容易給孩子一種家的感覺,沒有時間限制,無家可歸的孩子可以一直住下去。”

(來源:新華網)

編輯:齊曉靖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
 
中國臺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