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丫頭,你家可快停電了,最近忙吧?得,把卡拿來我明就幫你買了。咱們國家現在是要構建和諧社會,具體的大道理我不懂,可我就想了要是大家都互相幫助,和睦共處,這和諧社會也就不遠了吧,呵呵……” 
  
我現在居住的地方是一個老社區,在這生活的居民也都以中老年為主,由于相對閒暇的時間較多,院子里的小區花園就成了他們每日雷打不動的“言論區”。以前,我總是習慣性的認為一群“老人”在一塊聊的無過乎一些家常里短、柴米油鹽,偶然經過幾次,竟然發現他們的談論從美伊戰爭國際時事到海峽兩岸經濟發展無所不包,當下的熱點新聞加上他們的人生閱歷發表出來的看法竟然也別有新意,有時總能把一些大道理濃縮到日常的生活中表現出來,于是有時間就去小區花園聽聽、想想,竟也慢慢成了我的一個小習慣。 
  
自從2006年10月11日,黨的第十六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宏偉目標。“和諧社會”這個詞便頻繁的在小區花園里響起,“什麼是和諧社會”,“如何為構建和諧社會做出自己的貢獻”等等關于“和諧”的話題便成了這群老人的“熱點話題”,做什麼事也要和“和諧”沾點邊。 
  
經常是幫我買電交費的張阿姨,是小區里出了名的熱心人,以前她的口頭禪是“沒什麼大不了的”,現在也改成“讓和諧社會更和諧”了。張阿姨總說自己文化水平不高,對“和諧社會”的理解也不深,但她想如果小區人人都這樣互相幫助,互敬互愛,那“咱們的小區就是和諧的小區,如果每個小區都是和諧小區,整個社會這個由小區組成的大區也就會變和諧了”。當張阿姨問大家是不是這樣時,我笑稱她是要追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境界,仔細思考後,我說她應該是屬于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總要求中的“誠信友愛、充滿活力”的人,張阿姨表示自己不想那麼多,之所以喜歡幫別人解決點“小問題”就是覺得自己從退休人員又變成對社會有用的人了,也就特別的高興,大家都和諧了,社會也就和諧了。 
  
小區里的王爺爺是個喜歡讀書看報的人,關于小區里討論“和諧社會”,據說也是他最先提出來,並倡導引導居民進行學習的。王爺爺經常給社區居民念報紙,在“理論”上給大家提高。十六屆四中全會《決定》指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中國共產黨領導全體人民共同建設、共同享有的和諧社會。決定同時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總要求: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和諧社會”一詞,現已成為當前國內政治主題詞之一。和諧發展,是可持續發展的合理演進和梯級升華;構建和諧社會,不僅是我們執政黨堅持“以人為本”的執政目標,同樣也是每個公民的責任。我們的社會還存在著許多問題,所以更要我們每個人都積極主動的化解矛盾、解決矛盾,從而減少不和諧因素,促進社會向和諧方向發展。 
  
喜歡下棋的李大爺是位交通協管員,每天回來都會在院子里邊下棋邊談北京的這兩年的交通變化:地鐵5號線,還有奧運支線、10號線、機場快軌……2008年奧運會之前,北京的軌道交通運營里程要達到198公里,為緩解地面交通擁堵提供了基礎保證。隨著奧運場館的新建、改擴建,奧運場館周邊的56條道路和4座橋梁開工建設,55個城市衛生環境區域整治任務相繼完成。“水立方”里不但能遊泳,還有戲水樂園、順義水上運動中心和鄉村賽馬場……“將軍!哈哈,不好意思,承讓了。” 李大爺過去曾擔心自己年紀大了哪也去不了,去年他兒子也買了車,現在周末就帶他們老兩口去爬山鍛煉身體,去郊區呼吸新鮮空氣,現在他經常“總結”自己的生活狀態:生活幸福就是“和諧”,過去買東西要憑票供應,有好些東西有票也買不著,現在的物質生活比起原來真是天壤之別,種類繁多不說,還方便。自從他聽說北京能買到臺灣的水果了,還專門跑到超市買來請大家一起體驗寶島的美味。 
  
…… 
  
“和諧凝聚力量,和諧成就偉業”。作為平凡的我們,和諧社會也許就在自己身邊的每一件小事。 
  
  
作者:董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