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呼和浩特10月3日專電(記者張麗娜)“現在已經不像小時候那麼饞月餅了,自己吃不吃無所謂,月餅更多地成了中秋節禮品、節日的象徵。”中秋節到了,內蒙古烏蘭察布市的喬立華買上兩盒包裝精緻的月餅送給了姥姥。
回憶起兒時的“打月餅”的情景,今年27歲的喬立華依然很懷念。他説,幾年前內蒙古 西部地區流行混糖月餅,也就是呼和浩特市現在街上賣的豐鎮月餅,當時加工月餅最有名的是豐鎮的隆莊師傅,隆莊師傅烤出來的月餅口感好,又酥又甜,內蒙古西部區的人每年吃的最多的也是這種混糖月餅。
喬立華説,記得小時候,每年中秋節前,他家樓下的楊樹旁邊都會砌一個兩三米長的烤爐,旁邊挂著一個條幅“加工月餅”,人們從家裏準備好白麵、胡麻油、糖等材料,端著盆、排著隊去“打月餅”,因為當時家家戶戶都是用自己的材料去加工月餅,所以當時的月餅每個人家的口味都會不太一樣,大體可以分為二油糖、三油糖等,即十斤面放二斤油、二斤糖,或三斤油、三斤糖,每家根據自己的口味還可以放一些其他的配料,如:蜂蜜、芝麻、冰糖等點綴一下。
每年的中秋節,對來串門的鄰居或者朋友,家裏人都會讓他們品嘗自家打的月餅,還要互相交流一下月餅的製作材料、口感。“那時候,每年一看到樓下的加工月餅的師傅來了,就開始迫不及待地催父母,快點準備材料下去打月餅呀,然後興高采烈地出去排隊、和面,等著加工。”
喬立華説,每天加工月餅的烤爐前都很熱鬧,師傅們經常要一直烤到晚上八九點鐘才能結束,一直持續到中秋節前的兩三天。
喬立華説,那時候家家出來打月餅,是因為一到中秋節的時候,街上的小販、飯店什麼的都會關門回家過節,所以每家每戶在中秋的時候都會加工不少月餅放在家裏,從節前到節後大概二十天的時間,每天吃早點什麼的大都是月餅。
“月餅要非常注意保存,否則月餅在家裏放二十天會變質,我記得我們家的做法是把月餅擺放在一個水桶裏面,一層一層的,最下面還要放一小杯白酒,這樣能保持月餅的鬆軟口感,否則月餅會變幹變硬,影響食用。”喬立華説。
“隨著物質生活的不斷提高、豐富,現在人們也都不怎麼自己加工月餅了,月餅也不是非得中秋節才能吃得到了,而是逐漸演變成人們餐桌上的節日點心,成了點綴、象徵了。”他笑著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