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西藏日報評論:“非遺”保護重在傳承

時間:2009-09-03 10:12   來源:北京TRS資訊技術有限公司

  近日,國家文化部公佈的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錄中,自治區再傳佳音,又有21名傳承人入選,至此,全區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錄的民間藝人總數達到52名。

  非物質文化遺産由人類以口頭或動作方式相傳,它被譽為歷史文化的“活化石”、“民族記憶的背影”。 “活化石 ”的傳承人是我國各民族民間文化的“活的寶庫”,他們身上承載著祖先創造的文化精神,是文化多樣性的具體表現,因此,對於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傳承來説,人的傳承就顯得尤為重要。此次我區又有21名民間藝人入選,這為我區非物質文化遺産得到更好的傳承、保護和發展打下了基礎。

  保護為傳承搭臺。多年來,聰慧、勤勞、純樸的高原各族人民在漫長歷史中,創造、發展了特色鮮明、光輝燦爛的高原文化。這裡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富集地之一,其中有許多遺産舉世聞名,具有很高的科學、歷史和藝術價值。和平解放前,受封建農奴制和自然環境制約,一些非物質文化遺産瀕臨滅絕。和平解放後,為使這些文化瑰寶能得以傳承,中央政府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對我區各民族優秀的非物質文化遺産進行了搶救性的挖掘和保護。從2005年起,自治區先後通過了2批共120項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名錄,藏戲、唐卡、格薩爾、雪頓節、拉孜堆諧等61個文化點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名錄,格桑、次仁旺堆等3批共52位民間藝人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錄,使我區非物質文化遺産得到了有目共睹的傳承、保護和弘揚。

  傳承是保護的核心。只有傳承,才能談得上更好的保護和發展。非物質文化遺産的代表性傳承人是文化精髓薪火相傳的關鍵,非物質文化遺産就存活在這些傑出傳承人的記憶和技藝之中,保護傳承人就是保護文化基因。因此,在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過程中要突出“人性化”特點,真正做到以人為本。大力倡導年輕人學習非物質文化遺産的技藝,確保非物質文化遺産不會因為老傳承人的逝去而消失,真正做到在穩定既有傳承人數量的基礎上求發展。同時,應努力吸收創造、保養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産的社區群眾參與管理,拓寬傳承路子,不能讓文化遺産傳承成為無源之水、無根之木。

  傳承之火生生不息。為了更好地保護西藏非物質文化遺産,今年西藏投入6500多萬元用於對非物質文化遺産的保護,令人鼓舞。目前,在西藏,不論城鎮還是農牧區,我們欣喜地看到,“非物質文化遺産”正成為最熱門的詞彙之一。這種觀念認識上的普及和深入,正是西藏“非遺”保護取得的最根本的、最有深遠意義的成果。(深 涼)

  隨著我國政府加大對非物質文化遺産的保護力度,截至目前,西藏52名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傳承人名錄。

  記者從西藏自治區文化廳了解到,文化部先後公佈的兩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錄,西藏有31名傳承人入選。在近日公佈的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錄中,西藏又有21名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入選。至此,西藏已有52人進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傳承人名錄。同時,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的項目有61個,列入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的項目有21個。

  據《西藏商報》報道,5月5日,記者從西藏自治區文化廳了解到,國家文化部確定了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推薦名單,並從5月5日起向社會公示,公示期為15天。

  “我區申報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代表性傳承人61名,此次公示推薦名單中有21名。”自治區文化廳社文處處長、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産專家小組秘書長彭措朗傑告訴記者,這21名傳承人,在民間文學、傳統音樂類項目中各有1名,傳統舞蹈類項目中有7人,傳統技藝類項目中有6名,在傳統醫藥類項目中有6名。

  每每看到唐卡,我就想起始終微笑著的嘎瑪德勒老人和那雙溫暖的手,就想起他的嘎瑪嘎赤畫派唐卡。

  2006年,嘎瑪嘎赤畫派唐卡被評為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産,目前正在積極申報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

編輯:李典典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