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在拉薩附近的達孜縣,一位農民在田間勞作。 隨著天氣轉暖、春耕時節的來臨,西藏拉薩附近地區的許多農民開始忙碌起來,準備春耕。 新華社記者 龔兵 攝
新華網拉薩3月11日電(記者邊巴次仁 白瀛)3月的拉薩河,成群的黃鴨在泛著波光的水面上嬉戲,垂柳已經帶來春天的氣息,公路兩側相隔不遠就能見到一排排白色的蔬菜大棚。在拉薩市郊達孜縣班覺林鄉彭堆四村,三位婦女和一位小夥子正在一片平坦的土地上勞作——他們的春季農忙即將開始。
這是拉姆一家人的2畝土地。這位40歲的藏族農婦用花繩把辮子盤在頭上,腰前係著一塊藍色圍裙,小夥子是她的小兒子尼瑪,其他兩位是來幫忙的鄉親。他們用鐵珌把土裝滿一輛拖拉機,再用拖拉機把土卸到不遠處一塊平坦的地上。
拉姆告訴記者,他們在平整土地,一個星期後放了水就種青稞和土豆,一年的農忙也就開始了,而8月收割後還要種一季,直到冬季農閒,轉為牧養膧牛。
班覺林鄉彭堆四村是拉薩市達孜縣與城關區的分界點。這個擁有32戶村民的小村莊,因為擁有肥沃的田地而生活富足。談到這兩年的收成,拉姆說:“還可以。”
拉薩所在的雅魯藏布江中遊幹、支流河谷地帶素有“拉薩糧倉”之稱。這里地勢平坦,土地肥沃,屬于高原溫帶半幹旱季風氣候,雨熱同季,光、溫、水配合較好,對作物生長有利。

3月11日,在拉薩附近的達孜縣,農民拉姆(右一)等在田間勞作。 新華社記者 龔兵 攝
拉姆和鄉親們一邊幹著農活一邊說笑著,而拉姆的小孫子則在拖拉機旁玩耍,不時吃一口香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頸鶴三五成群飛過人們的頭頂;遠處的水面上棲息著數量龐大的黃鴨。
拉姆的大兒子在拉薩市城關區蔡公堂鄉做建築工人,大兒媳在家,小兒子自2005年中學畢業後就在家務農。“生活挺好的。老百姓嘛,主要就是把地種好。”拉姆說。
時近中午,她帶著幫忙幹活的鄉親去吃飯,下午還要接著忙活。
而在他們不遠處的一塊農田上,44歲的藏族漢子剛祖正在往自家地里灌水。這位憨厚靦腆的中年人說起與田地有關的話題很是興奮。
“我們這里從來不缺水,因為從拉薩河引過來的水足夠方圓幾里的田地灌溉,因此每年的收成也不錯。”他說。
再過幾天之後的藏歷20日,他們村將舉行一年一度最為隆重的春耕大典。“這對于我們農民來說,像過年一樣隆重。”面對即將來臨的春耕大典,剛祖有些興奮。

3月11日,在拉薩附近的達孜縣,農民尼瑪在田間勞作。 新華社記者 龔兵 攝
他告訴記者,以前他們都是用牛犁地、耕地,現在都改成手扶拖拉機。屆時,全村的男人們將穿著節日的盛裝,開著自家的拖拉機,婦女們則端著切瑪和青稞酒,在養育他們的田地上,舉行隆重的慶祝儀式。
養有一兒一女的剛祖雖然年僅44歲,但是已經有了自己的外孫女。女兒與鄰村的一位小夥子自由戀愛成家後,在藏歷年期間產下了一名女嬰。說起這些剛祖臉上充滿了幸福的笑容。
他告訴記者,這兩年他們開始種植經濟作物,每年都會種大量的土豆和油菜,僅土豆一年的收成出售後就有7000-8000元的現金收入。“所以,現在的農民都能吃上大米和蔬菜,喝上啤酒。”剛祖說。
與剛祖的談話結束後,記者沿著拉薩河邊平坦的柏油路行駛數公里,不時能見到正在田間勞作的藏族農民。高原的明媚陽光照射在這些皮膚黝黑的面孔上,襯托出他們的樂觀積極和對生活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