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拉薩藥王山農貿市場銷售的新鮮蔬菜品種豐富(1月24日攝)。
民主改革五十年來,西藏經濟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富貴病”日漸增多,開始困擾西藏居民;購買私家車的農牧民越來越多,使西藏也開始面臨汽車社會的挑戰;而野生動物數量的增多,使野生動物肇事事件頻發。
西藏,這片神話般的土地,經濟社會變化明顯加速的同時,努力保持她獨有的聖潔與美麗。
“富貴病”開始困擾西藏居民
“隨著西藏經濟社會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所謂的‘富貴病’也隨之而來,到我們醫院就診的心血管病人和糖尿病患者數量也在快速上升,”全國政協委員、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藏族心血管病專家格桑羅布博士感慨萬分。
“20年前,在西藏很難碰到糖尿病患者,”格桑羅布說,目前,西藏心血管病和糖尿病患者數量顯著增多,而這與西藏近年來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和當地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等因素有重要的關係。
1994年以來,西藏生產總值年均增長達到12.8%,高于全國同期年均增長水平。1959年至2008年,西藏人均生產總值由142元提高到13861元,增加13719元。
“衛生事業作為與人民群眾健康息息相關的行業,自治區黨委政府高度重視,並給予大力投入,我們醫院已經有一臺先進的飛利浦雙屏板數字減影機。”格桑羅布自豪地說,目前,他們醫院的這臺機器是飛利浦在中國大陸落戶的第一臺雙屏板數字減影機,設備投資達1300多萬元,並全由自治區財政投資。
“現在我不敢吃甜食,也不敢吃海鮮,”今年54歲的普布次仁是拉薩某新聞單位的藏族職工,自從患上糖尿病和痛風病後,他對自己昔日喜愛的美味佳肴開始有了“恐懼症”。
“過去是吃不飽,現在是營養過剩,很多疾病都來了,”對于自己的疾病,普布次仁幽默地解釋道。
2008年西藏農牧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176元,1978年以來年均增長10.1%,2003年以來年均增長達到13.1%。2008年,西藏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2482元,比1978年的565元增長21倍。
據格桑羅布介紹,僅他們醫院去年心血管病住院病人就達800多人次,心血管專科門診量12484人次,住院量及門診人次近十年逐年迅速增長。
盡管目前西藏“富貴病”有所增加,但隨著西藏醫療衛生條件的日益改善,西藏人的平均壽命正在延長。
“由于西藏醫療水平提高,醫療環境的改善,還有醫療保健的加強,西藏嬰幼兒死亡率和圍產期孕婦死亡率顯著下降,西藏的人均預期壽命已從和平解放時的35.5歲提高到67歲。”格桑羅布說。
不過,西藏與內地尤其是東部沿海地區相比,發展水平仍相對落後,在廣大農牧區還有不少人比較貧困,他們遠遠談不上“富貴”。(記者拉巴次仁 錢春弦 林建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