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係雪域高原的生命衛士——記武警西藏總隊醫院

時間:2009-04-15 12:21   來源:西藏日報

  暖暖的太陽伴隨著邦堆草原上牛毛帳篷裏的炊煙冉冉升起,此時65歲的藏族老阿媽倉決卓瑪早已起床,給老伴進行了全身擦洗。昨天,村長告訴她,醫院今天要來人接老伴去做截肢手術。

   三天前,武警西藏總隊醫院的“門巴”們到村裏巡診,説老伴的左腿屬乾性壞疽,要進行截肢。當時,倉決卓瑪和老伴説什麼都不同意,“一條腿怎麼能説截就截呢?”經過“門巴”們耐心地説服,倉決卓瑪和老伴還請來村裏德高望重的老者一起商量,最後終於決定接受手術治療。

  上午9點,由武警西藏總隊醫院普外科專家次仁達瓦帶領的醫護人員用救護車把老人接到了醫院,並實施了手術。半年後,老人拄著拐杖,牽著牧羊犬,出現在邦堆草原上。

  這僅僅是46年來,武警西藏總隊醫院關愛患者中的一幕。

  資料圖片:3月23日,武警西藏總隊醫院醫生向當地藏族群眾講解藥品使用方法。新華社發(錢檬 攝)

   武警西藏總隊醫院位於海拔3700多米的聖城拉薩,是武警部隊海拔最高的醫院。從1963年建院至今,全院官兵把駐地當故鄉,視人民為親人,與西藏各族人民一起風雨同舟46載,用實際行動譜寫了一曲又一曲“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的擁政愛民的動人樂章。

  排憂解難獻愛心

  扶貧濟困顯真情

  曾經身患嚴重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扎西央宗現在仍然清楚地記得,16年前,當時自己才17歲。因為患病,手指、腳趾關節腫脹、明顯畸形,吃飯、上廁所等日常生活都不能自理。為了不給貧寒的家裏再增加負擔,扎西央宗幾乎都失去了繼續生活下去的勇氣。

  1993年,武警西藏總隊醫院醫生在巡診中,發現她患有嚴重的類風濕性關節炎,家庭生活困難,便把她接到醫院進行免費治療。在醫護人員4個多月的精心治療和照顧下,扎西央宗的病情得到了明顯好轉,已經能夠進行一些簡單的活動。在治療期間,醫院還組織全院官兵為她捐款4952元,貼補家庭日常生活費用。

  扎西央宗出院後,每逢天氣轉冷、過年過節,武警西藏總隊醫院的醫護人員都會帶上避寒衣物、酥油、大米、麵粉等去看望她和她身患殘疾的母親,並定期為她們檢查身體,幫助打掃房間的衛生。

  如今,雖然已經事隔16年。但每每説起這段故事,扎西央宗總是不停地擦著眼淚:“是武警醫院的醫護人員給了我生活的勇氣,沒有他們無微不至的照顧和幫助,這個世界早就沒有我扎西央宗了。”

  在武警西藏總隊醫院裏,每一位醫護人員心中都有這樣一個信念:把黨的溫暖送給每一個需要幫助的人,是武警官兵的義務和責任,我們要牢固樹立熱愛人民的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把為民服務活動開展得更深入更廣泛,為駐地百姓做更多的好事,辦更多的實事。

資料圖片:3月23日,武警西藏總隊醫院醫生為病人診斷。新華社發(錢檬 攝)

   46年來,武警西藏總隊醫院的醫護人員們用真情與愛心架起了一座擁政愛民的“連心橋”。幾十年來,先後派遣600余批次醫療巡迴義診分隊深入到那曲、阿裏等邊遠地區行政鄉村940個,翻越海拔5000米以上雪山600余座,免費為農牧民看病30萬餘人次,搶救危重病人2430人次,免費發放價值240萬餘元藥品、醫療常識宣傳單27萬餘張,為部分鄉、縣級人民醫院贈送儀器價值約400余萬元。同時,還定期組織醫護人員到拉薩市的兒童村和敬老院、居委會等,為孤兒、困難群眾、孤寡老人免費健康體檢、巡診,把健康福音送遍了雪域高原。

  關愛老人是一種社會美德。武警西藏總隊醫院官兵不僅做到了,而且在不斷地傳遞著“愛心接力捧”……

  26年前醫院轉隸時,莫洛桑和珍曲兩位老人體弱多病,生活沒有著落。醫院義務收留了她倆,並安排了20多平方米的住房。兩位老人為報答醫院的恩情,主動幹一些力所能及的雜活,醫院每月給她們發300多元生活費。26年來,醫院一茬茬官兵就不間斷地照顧著兩位老人的生活起居,把她們當成自己的親人。每逢節日,官兵都要送去慰問金和營養品。2005年底,老院長德姬在轉業離隊工作交接會上語重心長地對新班子成員説:“你們要一如既往地把兩位孤寡老人關心好、照顧好,直到養老送終”。新任院長張耀倉、政委吳登雲接過老院長手中的接力棒,承擔起了照顧老人的帶頭人,把愛心接力傳遞了下來。2007年12月20日21時30分,老人珍曲因突發性腦溢血去世,醫院專門成立副院長阿西、護理部主任組成的治喪委員會,拿出專項經費,按照老人生前的遺願和藏族傳統的喪葬風俗,請來僧人為其唸經超度,為她舉行了葬禮。對一個死去的老人都能如此看重,可見武警醫院的官兵對患者生命的極大尊重。

  2008年9月的一天,在拉薩市城關區民政局相關工作人員的陪同下,拉薩城關區敬老院的4位孤殘老人,相互攙扶著帶著錦旗來到西藏武警總隊醫院。老人們要感謝這些在他們心目中,共産黨派來的,曾經為他們進行過無數次義診的“菩薩兵”。

資料圖片:3月23日,武警西藏總隊醫院醫生為一位藏族老阿爸量血壓。新華社發(錢檬 攝)

  一個個醫患之間的感人故事,譜寫出了雪域高原上警民雙擁共建的動人樂章。武警西藏總隊醫院以過硬的醫療技術和良好的醫德醫風贏得了社會各界的稱頌,被譽為愛民醫院、愛心醫院。更被當地人民群眾稱讚為“既是救死扶傷的白衣天使,又是黨和政府溫暖的傳遞大使”。1988年該醫院被民政部、解放軍總政治部表彰為“全國擁政愛民先進單位”,2000年被團中央、國家民委表彰為“全國各族青年團結模範集體”、2006年被全國婦聯表彰為“全國三八紅旗先進集體”,2006年被四總部表彰為“先進醫院”,並多次受到西藏自治區黨委和政府的表彰。同時還涌現出了一大批優秀人物:1982年央宗被評為“全國三八紅旗手”、1988年院長劉遠銘被國家衛生部評為“全國優秀院長”、1998年院長德姬被全國婦聯、國家民委評為“全國各族婦女團結進步模範個人”、2008年院長張耀倉被自治區表彰為民族團結先進個人……

  “綠色通道”便患者

  家化服務暖人心

  2008年8月15日,武警西藏總隊醫院共建單位拉薩市城關區敬老院負責人帶著一名昏迷老人來到醫院急診科。老人叫洛桑,是該敬老院孤寡老人。經檢查,洛桑患高血壓腦出血,屬III期。收住醫院外二科,經專家會診,確立治療方案。三個小時後,醫護對洛桑成功實行了顱內血腫清除和雙側腦室引流手術。術後,老人身體狀況還是很差,生活起居不能自理。為讓老人早日康復,外二科護士長洛桑白珍主動承擔起老人的護理工作,每天早上她提前到病房,幫助老人穿衣洗漱,並從外面買來可口的早飯,準時將熱騰騰的飯菜端到老人床前,一口一口地把飯菜送到老人口中,一天三餐如此。9月2日,在護士長的精心護理下,洛桑已經能下地走動了。出院時,醫院減免了洛桑住院期間的全部費用達2.5萬餘元。

  洛桑老人只是眾多孤寡老人中得到實惠的其中一個。為解決更多的孤寡老人就醫難的困難,武警西藏總隊醫院自2004年起開始實施“綠色通道”和發放“免費醫療卡”,先後為城關區、奪底鄉、蔡公堂鄉等敬老院孤寡老人辦理免費醫療卡110張。老人持卡到醫院看病、取藥、手術、住院及住院期間的生活費用全部實行免費。期間,還有部分無兒無女無親戚的孤寡老人到醫院看病、住院、手術基本都實行了全程免費,據不完全統計,累計免費120余萬元。2006年以來,醫院還針對打工族、牧區貧困農牧民等弱勢群體看病難的實際,實行減免10%住院費用政策,累計減免醫療費用60余萬元。

  “綠色通道”和發放“免費醫療卡”、“民工減免政策”給廣大困難群眾帶來好處與實惠是顯而易見的,深受廣大就醫難群眾的歡迎。不僅如此,醫院還為牧民群眾住院提供家化服務,讓他們感受到家的溫馨。

  患難時刻見真情

  搶險救災露身手

  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西藏高原,地域遼闊,風光奇特秀麗,令人神往。然而在過去,常年居住在這塊美麗雪域高原上的居民,不得不面對一個可怕的現實:由於高寒缺氧,氣候乾燥,經濟落後,很多藏族群眾不同程度地患有各種高原疾病和傳染病,由於不能得到及時治療,被病魔奪去了生命。

  “作為一支駐紮在高原的醫療隊,為高原人民驅走病魔死神,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武警西藏總隊醫院的醫護人員如是説。

  在武警西藏總隊醫院,所有醫護人員的原則是:只要有1%的希望,我們就要做100%的努力。建院以來,武警西藏總隊醫院的醫護人員們已經將1000多人從死亡線上搶救了回來。

  那曲縣牧民扎西多傑因術後併發腸瘺,傷口處流出大量排泄物,飽受折磨。扎西多傑的病情越來越重,家人請來法師誦經祈福,但病情沒有好轉。武警西藏總隊醫療隊來村裏巡診時,發現了奄奄一息的多傑。醫生們為他傷口做了簡單的處理後,將他接回醫院。因為扎西多傑的病拖得太久,身體極度虛弱,醫院首先採取了支援治療,然後進行了手術。術後,醫護人員輪流值班,精心護理。3個多月後,扎西多傑不但能下床走路,每餐飯量也從原來的日進一口到餐進一碗。出院時,扎西多傑感激涕零地説:“是武警‘門巴’將我從‘鬼門關’拉了回來!”

  2008年11月3日,日喀則地區年僅19歲的打工妹拉姆在宿舍取暖的時候,因操作不當,把蜂窩煤爐子放在通氣不好的臥室裏,發生一氧化碳中毒,等家裏人發現送到武警西藏總隊醫院的時候,拉姆已經中毒昏迷達9個小時之久。拉姆病情危重,呈深度昏迷,併發急性肺水腫、急性腦水腫。醫院及時組織院內專家會診,制定搶救方案,採取高壓氧輔助治療的方法,經過連續4晝夜的搶救,硬是把拉姆從“死神”手中奪了回來,沒有留下任何後遺症。

  由此,武警西藏總隊醫院創造了高原上重度一氧化碳中毒昏迷9小時成功搶救的先例。

  為人民服務是醫生的天職,駐守一地就要造福四方。作為部隊醫院,武警西藏總隊醫院在做好日常本職工作的同時,把社會責任作為最大責任,積極服務社會,服務百姓。

  資料圖片:3月18日,武警西藏總隊醫院的醫生為當雄縣格達鄉羊易村村民發放藥品。新華社發(張權 攝)

  2008年10月6日,拉薩當雄縣羊易村發生6.6級地震。

  10月7日淩晨7點,在當雄地震災區一線報道的拉薩晚報2名記者受傷。武警西藏總隊醫院得知情況後,立即組織救援,及時召集醫院骨科醫師進行會診,提出治療方案,經過精心治療和醫護人員的週到服務,使傷員得到了很好的治療和恢復。

  與此同時,針對羊易村地震災後受傷群眾多,住地偏遠,群眾看病就醫難等實際情況,西藏武警總隊醫院的醫護人員把災區群眾的身心健康挂在心上,不顧寒冷的天氣和呼嘯的狂風,長途跋涉來到該村為受災群眾送醫送藥,提供健康指導,並就地為群眾做B超、心電圖和測量血壓等健康檢查。幾位年過七旬的老人因身體不便不能到現場就診,總隊醫院院長張耀倉就親自帶領醫務專家走進老人們所住的帳篷裏為其服務。

  2009年3月18日,總隊醫院院長張耀倉又帶領著“橄欖綠高原健康行”醫療服務隊,攜帶醫療設備器材和價值5萬餘元的藥品,深入當雄縣格達鄉羊易村地震災區開展了義務巡診活動,為災後群眾送去健康福音。當天,義診群眾達130余人次。

   歷練人才方陣

  夯實為民根基

  “與時俱進則存則興,因循守舊則衰則亡”。這是武警西藏總隊醫院領導班子及廣大黨員幹部在長期實踐後所形成的共識。大家一致認為,必須始終把解放思想作為強大動力,按照“學以致用,用以促學,學用相長”的要求,大力開展臨床科研,開展高、精、尖的技術項目,轉變工作作風,推行優質服務,不斷提升醫療品質和服務水準。實踐證明,只有心中時刻裝著群眾,以民為根,以民為本,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醫院的建設發展才不會變成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才能從根本上實現保障廣大群眾的身體健康和根本利益,確保醫院旺盛的活力與可持續發展。同時醫院充分發揮人才眾多、設備齊全、技術過硬的優勢,將科技扶貧的觸角延伸到西藏的偏遠山區,打造出一支技術精湛的人才服務方陣,推動了西藏整體醫療水準的躍升。

  醫院把科技強院作為攻克高原常見病、多發病、疑難病的主要手段,以此緩減長期困擾西藏人民的病痛,使肝膽外科、骨科、特診科、心理諮詢科的診療技術走在前列。肝膽外科自1998年以來,成功實施多發性包囊蟲切除術1000余例、胰腺假性囊腫術50余例、膽道再次手術350余例、其他大中小型手術上萬台次,手術成功率高,在區內具有一定的聲譽和權威性,慕名而來的住院患者絡繹不絕。2006年,骨科成功實施全髖關節置換手術;特診科擁有目前區內最先進的飛利浦IU22彩色超聲設備,2000年協助地方衛生部門成立了“西藏自治區超聲醫學工程學會”,學會將“西藏自治區超聲診斷會診中心”設在總隊醫院。科主任徐書真被自治區聘為全區超聲診斷協會會長。心理諮詢科針對駐地條件艱苦、環境封閉,容易給群眾帶來心理不適的實際,開通了區內首條“心理健康諮詢熱線”,接聽心理諮詢300余人次,有效診治了27名心理患者。這些特色專科的建設,為更好地服務藏區百姓提供了良好平臺。

  同時,醫院以開展“當名醫、創名科、寫名著”活動為載體,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積極引進優秀人才,並選送業務骨幹到內地學習、進修,在完成重大手術、科研攻關、疑難重病會診、崗位任職中摔打和錘鍊醫療人員的診治水準,開展學術成果、業務創新、技能評比競賽活動,營造出優秀人才脫穎而出的激勵競爭機制。醫院擠出經費,每年籌措20萬元作為科研獎勵基金,激發了醫護人員鑽研業務、投身科研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目前,醫院每年均有2-3項研究成果獲得武警部隊科技進步獎,20余篇論文發表在國家級核心期刊上。截止目前,共派出優秀年輕醫生900余人次到內地大型醫院學習先進醫療技術、管理經驗和服務模式。“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自1996年以來,醫院從武警部隊引進援藏幹部12批61人次,高薪聘請了5名優秀地方專家,激活了醫院攀登醫學高峰的“一池春水”,涌現出了李仁勇、徐書真、王萍、尼瑪卓瑪等一大批學科帶頭人,帶動了新技術、新業務的開展,先後獲得武警部隊科技進步獎17項、醫療成果獎4項、自治區科技進步獎4獎,發表醫學論文600余篇,為醫院更好地服務地方群眾打下了堅實基礎。

  西藏幅員遼闊,光靠縣城裏的就醫點是不夠的,且各縣衛生事業並不發達,由於醫生不夠,有的縣醫院連科室都沒有分。於是,醫院主動擔負起為部分縣醫院培訓醫生的義務。

  尼木縣人民醫院派來醫院婦産科學習的楊雪毅,一談起那段培訓經歷就非常激動:“醫院的每一個人對我都很好,生活上關心、技術上毫不保留。”據統計,該院自組建以來,就為地方培訓醫療人才1200余人。醫院用實際行動忠實踐行“熱愛人民”的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把黨的關懷和溫暖送到了藏族同胞的心坎裏。(鄧偉 程鋒 黃志武 田麗 文啟潤 常均)

編輯:陳葉群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