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達拉宮管理處處長強巴格桑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表示,布達拉宮二期維修預計將於今年第三季度竣工。這次大修的重點——地壟問題已經基本解決,布達拉宮至少在50年內不需要再次進行大修。
地壟是一種迄今為止僅在布達拉宮發現的、罕見的地基建築形式。因為依山而建,為使布達拉宮的各建築房屋基礎堅固,同時增加建築底層面積,古人先在山坡上用土石起墻,然後在墻上搭架梁木,這就形成特殊的地壟。
“我們總共發現了491個地壟,大部分已經修好了,只剩下最後3個,要等到4月份天氣好一些時才開工。”強巴格桑説。
對地壟的修復主要是針對墻體開裂和梁木蟲蛀,尤其是前者。強巴格桑説,維修中他們採用了內地常用的灌漿技術,但因為很多地壟非常狹窄,人在裏面幾乎無法轉身,因此工作組專門從國外進口了小型機器。原來使用的材料主要是水泥和沙子,但由於粘性太大造成了墻體的二次開裂,最後經過多次試驗,按比例添加黃土和石灰,問題才得到令人滿意的解決。
“去年10月當雄發生地震,拉薩也有很強的震感,但修復好了的地壟沒有受到任何影響,我心裏非常高興。”強巴格桑欣慰地説。
強巴格桑説,布達拉宮就像一位老人,難免時不時地出現一些毛病,因此布達拉宮擁有一支50多人組成的日常維修隊。但是經過兩次大修,“只要不發生大地震,(竣工以後的)布達拉宮至少能扛50年”。
1989年至1994年,國家出資5000多萬元對布達拉宮進行了第一期維修,維修後的布達拉宮重現了昔日的雄偉和金碧輝煌。然而4年後即1998年的一場強降雨使布達拉宮出現了局部倒塌等數十處險情,第二次大修也因此提上日程。
“一開始我們就下決心要把布達拉宮裏的地壟全部找出來,基礎是最重要的,我們的預算也都要先用在地基的修復和加固上面。”強巴格桑一邊説,一邊給記者翻看他探查地壟的資料照片。
二期維修2002年6月26日正式動工,國家預算投資1.7億元,目前已累計完成投資1.6億元。
“責任太大了!國家對這個事情這麼重視。”強巴格桑説,布達拉宮的保護是一流的,要把布達拉宮完好地留給下一代人。
強巴格桑1989年便參與了一期維修,1991年開始擔任布達拉宮管理處處長。
布達拉宮始建於西元7世紀,後因天災戰亂幾成廢墟。1645年掌握西藏政教大權的五世達賴喇嘛重建布達拉宮,慢慢形成了今天的規模。1994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布達拉宮列入世界文化遺産名錄。(林如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