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集粹
 
抗戰時期文化及其現實意義

  時間:2007-06-14 15:02    來源:     
 
 

臺灣中華四海同心會 秘書長   章 正

  今年(二00七年)七月七日是中國抗戰七十週年紀念日。七十年來,國內形勢已經有了劇烈的變化和發展,海峽兩岸共通文明也獲得了顯著的進步與創新。(大陸在「特色的社會主義」制度下,各項建設發展快速,交通設施發達,農業生産力提高,尖端科技進步,經濟急速崛起,去年外匯存底已突破一兆美元,居世界第一。臺灣近十年來,各項建設乏善可乘,經濟僅能維持基本局面)。但抗日戰爭所體現的中國人民為求民族獨立和生存,而堅決抵抗外來侵略的意志與精神,仍然記憶猶新,則歷久彌新,成為抗戰時期文化的重要象徵。

  自一八四O年(清道光二十年)以來,飽經滄桑的中華民族,內憂外患、創巨痛深,中國人民為反抗外來侵略(鴉片戰爭、英法戰爭、中法戰爭、甲午戰爭、八國聯軍)前仆後繼、進行了一次又一次不屈不撓的英勇鬥爭,大都以失敗而告終,導致割地賠款,一次次傷害了中國人的自尊心。但抗日戰爭卻雪洗百年以來履戰履敗的民族奇恥大辱,第一次取得了反對日本帝國主義侵略戰爭的完全勝利。

  在漫長而又艱苦的戰爭中,初期、日本陸、海、空軍無論在數量上(日本陸軍兵員:四四八0萬人;空軍飛機二七00架;海軍艦艇:一九0余萬噸)與素質上(日本實施徵兵制已數十年,且訓練有素)均佔優勢。我國則尚未實施徵兵制,只有陸軍現役兵,海空軍力量均甚微薄。(我國陸軍兵員一七0余萬人,空軍飛機三一七架;海軍艦艇四萬六千余噸)且物資條件極為匱乏、一部以燒木炭作動力的汽車,常會碰上「一去二三里、停車四五回、拋錨六七次、八九十人推」的窘境。在敵我對比懸殊情況下,最後竟能由弱轉強反敗為勝,國人都想知道其中道理。吾人指出下列五點原因:

  一、 國共親密合作:在面臨「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後」,國民黨代表蔣宋美齡女士與共産黨代表周恩來先生,兩人挺身而出,捐除一切義氣之爭,共同發揮高超智慧,在西安真誠談判,發表宣言,呼籲建立廣泛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實行第二次國共合作、全民動員共同抗日,得到國內各階層,各民主黨派、各族人民團體的一致擁護,最後取得勝利。

  二、 民族精神激發:抗日戰爭是道道地地「全面抗戰」它的涵義是「人人抗戰」、「處處抗戰」、「長期抗戰」到處擺開殲敵殺賊的戰場,為中外戰爭史上所罕見。幾乎每個人都熱血填膺高喊:「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齊聲「要為民族戰鬥,為爹娘復仇」。的確都:「不怕敵人炮火兇猛」,都情願「以血肉築長城」眾志成城,驅逐日寇出中國,「國魂震蕩、民意高昂」中國軍民憑持前仆後繼的民族精神,以不屈不撓的奮鬥意志,從事焦土抗戰、終於能轉危為安、轉弱為強、中國人民終於打敗囂張一時侵略者的日本。

  三、 中國學者貢獻:中國學者有很清楚的理想和目標,就是日本侵略中國、中國人要打敗日本,當時全國從小學、中學到大學,都有一首共同的畢業歌、是聶耳作的曲。起頭就是「同學們、大家一起來、擔負起天下的興亡‥‥」致使許多青年學生的志願是從軍、學者則發奮研究,勤於寫書、寫好書就是愛國。這是學者們對理想的堅持、也是對自己的認同,我是中國人、愛國是天經地義的,中國正被日本人欺負,我作為一個讀書人能做的事就是努力研究、要贏過日本人,不能讓日本人在學術上把我們征服。

  四、 新聞事業發達:抗日戰爭爆發後,全國新聞事業一致支援政府抗戰之國策、新聞記者秉持:「言論報國」宗旨、並強調:「我國報人與國家命運具有最密切之關係」、號召全體國民團結禦侮,完成宣傳使命、成就輝煌。當時著名報紙:在上海為「申報」、「新聞報」,北京為「晨報」、「世界日報」、在南京為:「中央日報」、天津為「大公報」、益世報」,在武漢為「新華日報」,在皖南為「抗敵報」……
  
  五、 藝文功用發輝:抗戰全面爆發後,藝文界工作者在民族統一戰線旗幟下,為鼓舞人民抗日鬥志,團結抗敵的決心和信心,發表和創作一些珍貴佳作,較著名的有:
在音樂方面─黃河大合唱;救亡進行曲,救國軍歌,抗敵歌;大刀進行曲;千人大合唱;義勇軍進行曲;團結就是力量;在太行山;松花江上長城謠……等。

  在電影方面─共赴國難;老百姓萬歲;風雲太行上;長空萬里、中華兒女;大路;八百壯士……等。

  在文學方面─從軍行;為祖國而歌;火把;地雷陣;華北的烽火;抗日三字經;抗戰八股:抗日英雄傳奇;戰聲集……等膾炙人口作品。

  以上這些文藝創作,帶著它的時代背景産生了鼓舞作用並攫住了永恒,堪與山河大地,並垂不朽。

  歷史的輝煌與民族的榮耀是應當珍視的。中國人民在抗日戰爭中,充滿屈辱與抗爭歷史中、國人應記取教訓,進而連接一百多年來中國歷史曲折發展、切實體認國共合作與全民團結對維護民族生機的重要意義。今天、我們在紀念抗戰七十週年之際、吾人渴盼國共兩黨再次合作;重振統一戰線精神,促成各民族大團結、進而掌握契機、發揮國人群體智慧,海內外中華兒女一起來共同推動中國和平統一偉大運動,謀求中國早日統一,開創一個中華民族更輝弘璀璨的時代。唯有如此、才能弘揚抗戰時期優美文化,振奮民族新精神,且具現實的歷史意義。

 
編輯:system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