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文明城市煙臺:文明載體托起文明城市

時間:2009-05-04 10:53   來源:新華網

  (記者徐冰)山東省煙臺市近年來把城市環境、社會治安、社會保障等作為文明載體精心建設,使得全市精神文明建設與當地經濟、社會、文化事業發展融為一體。煙臺市一位負責同志介紹,煙臺市“全國文明城市”的榮譽,就是這樣一個個文明載體托起來的。

  今年10月,煙臺市成為全球2005年榮獲“聯合國人居獎”的6個城市之一。煙臺市城管局的同志介紹説,我們的“人居獎”是政府和市民修整城市修出來的。

  煙臺市在舊城改造的過程中,充分尊重大多數市民的選擇,變傳統的拆遷為修整,整體投入近3億元,對中心市區內39個社區進行了改造各類管線、鋪設街巷道路、外墻粉刷、舊樓“平改坡”、建設社區遊園和健身廣場等一系列綜合修整治理,面積達25平方公里,受益居民11.1萬戶,人口達31.42萬人,走出了一條“舊房新區”的城市改造新路子。

  在煙臺市奇山小區居住了21年的王秀花大娘對記者説:“以前這個地方又臟又亂,好些鄰居都買房搬走了。去年政府花錢修得像花園一樣,不用搬家,像做夢一樣就住在了新小區,一個老鄰居又花錢買房搬回來了,現在用棍子趕俺都不走。”

  舊城區的變化,讓市民的精神面貌和文明素質也為之改觀,奇南社區居委會主任孫藝春對記者説:“以前居民的垃圾開窗就扔,現在街道上廢紙都見不到。”

  今年5月,煙臺市再次榮獲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優秀城市稱號,成為全國連續四次榮獲“長安杯”的三個城市之一。近年來,煙臺市在率先提出創建“全國最安全城市”的目標,精心構築社會治安防控網,探索建立城鄉社會安全體系,讓人民群眾充分參與到安全城市的建設中來。煙臺市在城鄉建立起軍警民聯合巡邏隊、鄉鎮保安隊、綜治特派員、村巡邏隊和治安資訊員10支隊伍,建起全方位、高密度的人防體系;同時,全市實施以居民樓寓電子對講門、內置式防盜網、封閉半封閉式小區的物防“六小工程”建設,建立起內控外防、以靜制動的物防體系;實施了交通治安監控、GPS衛星定位、重點部位和複雜場所電視監控、有線無線聯網報警、旅館業治安資訊管理、沿海雷達和雲臺攝像等6大技防系統。鳳凰臺小區的孫先生是社區保安隊員,每次深夜記者回家,他都出來問詢。他對記者説:“自己的家就得自己看管好。”

  去年,煙臺市的“社會救助補充機制”成為全國典型,煙臺市探索建立的這一制度,就是在國家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基礎上,實施對困難群眾多方面的補充救助。目的就是要讓每個家庭有房住、有飯吃、上得起學、看得起病。

  這一制度的實施,深得普通市民的歡迎。市民踴躍參加的“愛心捐助”,不僅成為困難群眾救助基金的主要來源,也使得城市文明不斷昇華。困難群眾也對黨委和政府給予了理解和體諒,許多社會矛盾得以緩解,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營造出良好環境。家境困難的市民張希玉説服大學剛畢業的女兒放棄考研參加工作後,馬上向居委會寫出申請,希望退出低保和困難救助,讓政府用這筆錢去幫助那些更困難的家庭。 

編輯:陳葉群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