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熊貓赴臺可能性極低 臺當局視其為“洪水猛獸”

  時間:2006-03-31 15:45    來源:     
 
 

  臺灣當局是否接受大陸贈臺大熊貓“團團”和“圓圓”,答案將於近日揭曉。其實,臺灣當局可能做出什麼樣的決定,人們早就心知肚明。大熊貓作為“友誼使者”,多次漂洋過海,無論走到哪都受到熱烈的歡迎。可是臺灣當局卻視其為“洪水猛獸”、可怕的“統戰”工具———

  大熊貓赴臺可能性極低

  臺灣當局是否接受大陸贈臺大熊貓“團團”和“圓圓”,答案將於近日揭曉。由於大熊貓赴臺已被臺當局定性為“政治議題”,因此13名審查小組委員態度格外謹慎,最近幾天更是盡可能回避島內媒體的詢問。

  其實,臺灣當局可能做出什麼樣的決定,人們早就心知肚明。臺灣當局一直説大陸贈臺大熊貓有“政治目的”,始終以“冷對待”處理。臺灣媒體普遍認為通過的可能性不大。

  就在是否允許大熊貓赴臺宣佈之前,陳水扁23日又做了一個動作,在其電子報上發表“讀書心得”稱,“大熊貓應該生活在山林裏”。島內人士指出,此舉潛臺詞很明顯,“大熊貓來臺灣,想都不用想。”

  近日,臺灣“農委會”官員放風稱,項目小組審查大熊貓來臺,通過的可能性極微。大熊貓赴臺的議題已存在一段時間,未來項目小組做出“不準輸臺”的決定,屆時肯定會被各界痛罵,但頂多“罵個一兩天就會過去”。如此心態,可笑可恨。

  身兼臺北市政府熊貓小組召集人的臺北市副市長葉金川表示,“從最近臺灣某些政治人物的言論看,大熊貓來臺的機會不大,但是,我們該準備的還是要準備。”

  葉金川説,大熊貓館已投入經費興建,許多小朋友與家長也很期待大熊貓來臺,若無法成行,投資鉅額興建的熊貓館,將撥給小貓熊居住。葉金川語帶譏諷地説:“他們可能害怕大熊貓是臥底,來顛覆我們吧!”

  勿給大熊貓戴“政治帽子”

  與當局的態度截然相反,臺灣同胞對大熊貓非常喜歡,相當歡迎。自從大陸將向臺灣同胞贈送一對大熊貓的美意提出後,臺灣各界掀起了“大熊貓熱”。幾個縣市的動物園也競相爭取大熊貓落戶,臺北市動物園去年11月提出養熊貓申請案,新竹縣六福村野生動物園接著于去年12月也提出申請。熱情可見一斑!

  今年初,兩本有關大熊貓的圖書搶先上市,讓喜愛大熊貓的臺灣同胞先睹為快。大陸攝影家蘇克任的《貓熊的悠閒時光》是其中一本,在蘇克任的鏡頭下,大熊貓或滾來滾去,或攀爬樹木,憨態可鞠,可愛逗人。

  隨著臺灣媒體的介紹,小朋友之中更是形成了一股“大熊貓熱”!南部的小學生們希望大熊貓住在南部,北部的小學生們希望大熊貓住在北部,但是不管大熊貓落戶在哪,小學生們説的都是:“我喜歡panda,不管它們住在哪,我都要去看!”

  面對臺當局對大熊貓的泛政治化,島內民眾十分不滿,強烈呼籲當局勿給大熊貓戴“政治帽子”。

  國民黨大陸事務部主任張榮恭表示,陳水扁自己不是熊貓,不要替熊貓代言。陳水扁指熊貓是“統戰”,是怕自陷困境,下不了臺,所以強力阻礙熊貓赴臺。

  臺灣民意代表李慶安對陳水扁假借大陸熊貓保育專家潘文石文章阻撓熊貓入島問題做了澄清説明:“潘文石最近發表了五點意見,他反對的是把野生熊貓抓進動物園或圈養,目前還沒有人工繁殖的熊貓野放成功的記錄,而送給臺灣的熊貓是人工繁殖的,因此也就不存在留在棲息地的問題。臺灣絕對有能力養好熊貓。”

  李慶安呼籲在此問題上,“非要給可愛的熊貓戴上政治的帽子,這個帽子太沉重了”,她要求陳水扁“將政治黑手拿開”。李慶安揭露説,陳水扁當臺北市市長時,無尾熊、小熊貓等都是引進後圈養的。臺灣大學獸醫係教授劉振軒認為,于法于理于情,都應該放熊貓入島。臺北市動物之友協會總幹事李德嫻女士也表示,熊貓館相關軟硬體已經投入過半,希望將要建成的這麼良好的設施為保護熊貓盡力,讓後代子孫能看到那麼可愛的熊貓。

  臺當局執意要讓多數人失望?

  3月29日的國臺辦記者會上,發言人李維一表示,希望臺灣當局不要從某種政治目的出發,把兩隻黑白兩色很單純的大熊貓涂上“政治油彩”,不應該讓兩岸同胞美好的感情被粗暴地踐踏。

  他説,廣大兩岸同胞喜歡的事情,而臺灣當局少數人卻不喜歡。少數人的不喜歡,採取了一些辦法,可能會讓廣大的民眾不喜歡。

  李維一表示,這兩隻大熊貓承載的是兩岸同胞的骨肉情誼,表達了一個美好的願望。特別是臺灣同胞10多年來一直有這樣的要求和願望,希望大熊貓到臺灣和臺灣同胞一起生活,給臺灣同胞帶來歡樂。由於臺灣方面的原因,這個願望長期沒有實現。如今,大陸方面做了非常多的具體的、細緻的工作。至於最後這對大熊貓能不能到臺灣,關鍵在於臺灣當局的態度。

  熊貓是和平吉祥之物,是人們心目中平靜、安寧、和平的美好象徵。在臺灣上演的這場“大熊貓政治學”中,大熊貓何辜?熊貓沒有藍綠,只有黑白。臺當局把它們編派為“促統貓”,面對大陸的善意,竟然驚慌失措到這種地步。臺灣同胞説,連大熊貓都怕,還奢談什麼當家做主?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記者:徐蕾)

                                    編輯:秋風

 
編輯:system    
 
台灣網 版權所有